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大陆 > 即时 >

抗战老兵:13岁参军 曾获数十枚功勋奖章

来源: 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15-07-21

原标题:13岁参军的抗战“小兵”

张步侠与妻子,摄于1955年。 资阳市雁江区民政局供图

     张步侠近照 。四川在线供图

       

张步侠2005年获得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奖章。

       张步侠1955年获得的“独立自由奖章”。资阳市雁江区民政局供图

  核心提示

  ◎他13岁参加新四军,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在上百次大小战斗中六次负伤,获得过独立自由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解放勋章等数十枚功勋奖章。

  居住在资阳市雁江区的抗战老兵张步侠,尽管双耳已经不大灵光,讲起当年的抗战岁月却声如洪钟,滔滔不绝。今年88岁的张步侠13岁参加新四军,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在上百次大小战斗中六次负伤,获得过独立自由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解放勋章等数十枚功勋奖章。

  近日,记者前往资阳采访张步侠,他向记者动情地回忆了抗敌作战的烽火岁月。

  目击 日寇暴行点燃抗敌火种

  1927年,张步侠出生于安徽泗县的贫困农家,全家10口人只有一亩半土地,经常吃野菜甚至逃荒要饭。他的5个姐姐,全都只能送给有钱人家做童养媳。

  抗战爆发后不久,新四军第四师挺进淮北地区,也为泗县人民送去了温暖。“共产党军队最关心的是穷人,他们吃饭的时候,经常会塞给我馒头,很感动,感觉世界上没有比他们更亲的人。”张步侠回忆,第四师师长彭雪枫非常注重军民关系,经常深入乡村访贫问苦,农忙时组织部队帮助老乡抢种抢收,甚至亲自下田干活。老百姓十分拥戴彭雪枫,他的军队与日军作战时,老百姓组织庞大的支前队伍,帮助运送物资、抬送伤员。

  1938年,日军攻占泗县,无恶不作。77年过去了,张步侠对日寇当年的暴行刻骨难忘,只要想起来就会“揪心地疼痛”。“说日本鬼子是畜生那是一点也不过分,他们当年见到妇女就喊着‘花姑娘’,上去拉扯甚至强奸,有时还将被奸淫的妇女肚子剖开,让内脏满地流淌。”

  张步侠告诉记者,日本鬼子为了奴役泗县人民,强迫群众观看剥皮“表演”。“他们在大庭广众之下,从头部开始把人皮完整剥下来,需要花两个多小时。被剥皮的中国人痛苦极了,开初惨叫,后来呻吟,最后只有眼睛还在转动,那场面真是惨不忍睹。现场群众有怒骂的,结果被日本鬼子当场劈死;有吓晕了倒在地上的群众,被日本鬼子用刺刀扎死。我们中国人在日寇奴役下遭受的屈辱,真是难以想象。”

  “我们拿石头往日本鬼子身上砸,然后钻过破墙头就跑掉了。”11岁的张步侠目睹这一切,年少的心里种下了仇恨的种子。从小就很机灵的他,在村里组织了儿童团,还当上了团长。他们站岗放哨,发现“鬼子”来了,就给边区政府、游击队报告。有时候还悄悄摸到十几里外的日军据点,打探当地情况。

  1940年春,张爱萍带兵攻下泗县,赶走了日本鬼子,在当地建立了抗日根据地。刚满13岁的张步侠,扛着红缨枪就去报名参军。

  参军 从后方剧团走向反扫荡前线

  当时,征兵人员里恰好有新四军拂晓剧团领导,见张步侠人小志气大,又非常机灵,就收下了他,把他安排在剧团里当了演员。

  彭雪枫自1938年从河南确山县竹沟镇率队东征,到睢(县)杞(县)太(康)地区,同地方党的武装会合后,便为建立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战斗。《拂晓报》、拂晓剧团和骑兵团是彭雪枫手中的“三件宝”。拂晓剧团组建于1938年10月,突出特点是演员年纪比较小,大都在10岁到15岁之间。他们不仅能自编自演活报剧、话剧、歌舞剧,还能演出京剧和地方剧种。

  张步侠回忆,彭雪枫非常重视宣传工作,百忙之中还要抽时间去拂晓剧团审查节目、指导排练,打仗时也要求拂晓剧团去前线进行战地宣传鼓动,必要时也拿起枪参加战斗。当时,张步侠经常演出活报剧,在部队行军过程中打快板说唱,提高战士的情绪和战斗力。拂晓剧团还经常为群众编排剧目,邀请他们观看演出。这些节目有的旨在破除封建迷信,有的控诉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发动群众参加新四军,支持武装抗日。

  1943年,16岁的张步侠下到连队当战士,虽说他已是有三年军龄的“老兵”,实际上还是个孩子,所以一直得到首长和战友的照顾。日军扫荡时,连队支部派专人照顾他完成反扫荡任务;行军和战斗中,党员、老兵帮他扛枪、背行李。“我是在首长和战友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

  当年秋天,日本鬼子展开新一轮大扫荡,新四军分散突围转入外线作战。张步侠所在的连队撤退到洪泽湖边,为保存有生力量,连长下令躲进湖中逃避追击。湖中的芦苇都有一人多深,比拐杖还粗,大家饿了就抓虾米、刨芦根充饥。张步侠和战友们头顶芦苇,泡在水中七天七夜,全身都泡肿了,感到酸软无力。洪泽湖里蚂蟥成群,纷纷爬到战士们身上吸血,弄得战士们身体更加虚弱。“从水里出来之后,人都是晃晃荡荡的,站不住。”

  “鬼子”经常往湖里扔手榴弹,用机枪向芦苇荡扫射,张步侠的左大腿不幸被击中,弹片直接穿透血肉。“当时既不敢吭声,又没有条件包扎伤口,只能在水里忍着剧痛。”张步侠回忆道,从水中出来之后,伤口都已经生蛆,手术时没有麻药,自己能清楚听到手术刀割肉的声音。被弹片带入腿中的衣服布料,直到20年后才取出。由于这次负伤以及后来的并发症,张步侠的左腿如今比右腿整整细两圈,需要撑拐杖才能走动。

  见证 惨烈战斗中军民英勇无畏

  张步侠抗战期间经历的战斗中,“百团大战”和“三打张家楼”令他尤其难忘。

  1939年冬以后,日军以铁路、公路为支柱,对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扫荡,企图割断太行、晋察冀等战略区的联系,推行所谓“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八路军总部决定发动交通破袭战,重点破袭正太铁路和同蒲路北段,给日本华北方面军以有力打击,从1940年8月至12月共投入105个团、20万兵力,史称“百团大战”。

  此时,张步侠入伍才半年,跟随拂晓剧团到前线,亲眼目睹了战斗的惨烈和抗日军民英勇无畏的精神。“当时我军装备很差,不但缺少重武器,而且连步枪都不能保证人手一支,有些战士手里拿的还是大刀、长矛。我们使用的步枪是‘汉阳造 ’,不但射程不远,还经常卡壳,多数时间都是与敌人近身肉搏。”张步侠说,日军了解这一状况后,便用飞机、大炮轰击我军阵地,我军伤亡惨重。

  有次在战场上,一发炮弹落在离张步侠不远的阵地上,紧急时刻,一位担架队的中年民工迅速把张步侠压在身下。结果这位民工被炸得血肉模糊,他拼着最后一口气说:“小同志,我不要紧,没伤着你就好啊。”让张步侠终生遗憾的是,他一直不知道这位救命恩人的名字,只能在心里怀念他。

  泗县张家楼是大地主张云藩府邸所在地,这里驻守着3000多名伪军。伪军司令张海生是张云藩的儿子,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是不折不扣的汉奸。为了对抗抗日武装,张海生不但招兵买马,购置大量的轻重武器,修筑了20多米高的城墙,还在城墙外挖了5米宽、3米深的护城河。

  张家楼位于苏豫皖鲁交界的交通干线上,为了将四省边区连成一片,1942年,新四军第四师决定攻打张家楼,然而前两次进攻都没成功。“护城河太宽,离城墙又太近,攻城的爆破队把云梯架在护城河上,爬到城下实施爆破后无法撤退,后续部队也跟不上去,造成了一些伤亡。”张步侠解释。

  直到1944年夏天,部队从日军手中缴获了一批轻重机枪,又调集了四五门迫击炮,攻打张家楼的火力才得以充足。泗县县委书记主动请缨,发动群众制作了5000个沙袋,再组织300名民工用手推车推着沙袋,填平了50米长的护城河。“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三打张家楼时,有了周密的部署便一举成功了,毙敌100多人,俘虏伪军2800余人,活捉了汉奸张海生。毛主席说‘兵民是胜利之本’,确实是这样啊。”张步侠感慨。

    即时

    上海:给90后讲讲马克思 80后教师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