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卓绝的抗战往事化为文字,掀起了这个夏天的阅读高潮。 本报资料图片
《红色中国的挑战》
(美)斯坦因 著 李凤鸣 译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5年3月版
点评:抗日战争爆发后,大批外国记者云集中国,斯坦因就是其中之一,他的足迹遍及各大战场以及抗日革命根据地,此书为抗战历史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著
朱晓宇 译
2015年4月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点评:一本记述上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面临绝境,被迫转移,历经艰难险阻,终于脱离险境的纪实性文学作品。该书自1985年10月在美国出版以来,好评不断。
《丁玲传》
李向东 王增如 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5年5月版
点评:这本书是深入了解中共党史和现代文学史的一条重要线索。毛泽东、瞿秋白等党内领导干部的生活和工作的细节,都通过丁玲个人的经历表现了出来。
《幻影狙击》
李枭 著
2015年6月版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点评:为了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刺客!该书展现了沦陷区锄奸的真实历史。
《辛德勒名单》
(澳)托马斯·基尼利 著
冯涛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年7月版
点评:以纪实手法,刻画了二战时期德国人奥斯卡·辛德勒营救数百位犹太人的故事。小说在正与邪、文与史之间找到了最佳平衡点,闪烁着人道主义光辉。
忆抗战往事,立民族风骨。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连日来,我市各实体书店、图书馆,以及网络书店等纷纷推出以“抗战”为主题的图书,悲壮的抗战历史掀起了这个夏天的阅读高潮。
记者从全国各大出版社了解并粗略统计得知,今年出版的抗战主题图书超过200种。在这些图书中,既有一批全景式展现抗战风云的,如《抗日战争》等跻身于一些书店的畅销书排行榜;也有口述史类,如《老兵口述抗战》等,销量直线上升;而“百种经典抗战图书”的重印再版,更是掀起了讴歌光明与爱的大合唱。
诚然,战争已经过去,掀开尘封的历史,并不是要我们记住仇恨,而是让我们去思考战争背后留下的,关于和平与友爱的认知。
宏大叙事类
全景式再现战争始末
“兄弟血如海,姐妹尸如霜。豺狼纵凶狠,我们不退让。”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抗日战争》,延续了宏大叙事的风格。
让人震撼的是,这部作品花费大量笔墨解读了中日间为何会发生如此持久的战争。作者王树增表示,他力求认识和呈现浩繁的人类事件结构、动向;同时,力求在浩瀚持久残酷的战争中刻画民族的尊严,保存战争中人的生动形象——那些战争细节,民族的性格、意志和情感,战争的艰难选择和结局。
“这本书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中流砥柱作用。”解放军首席军史专家刘庭华说,《抗日战争》客观、全面、科学地评价了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历史地位作用。
无独有偶,在这种全景式作品中,还有重庆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中国抗日战争全景录(重庆卷)》,该书通过战时首都、统战舞台、东方堡垒三个层面来阐述重庆在抗战时期的荣耀与辉煌,将重庆人民不畏强暴的抗战精神充分展现出来。
“重庆作为一座抗战名城,对抗战的反思,对抗战文化的关注,不可不谓深刻。”重庆出版社图书编辑杜佳表示,该社今年计划出版百多本抗战图书,以重庆角度,以小见大地对抗战进行深入而细致的研究。
其他类似的书还有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中下卷)和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抗日战争》(全7卷)。前者以军事史的角度为切入点,在抗战通史类作品中独树一帜;后者则选编了大量有关抗战的一手文史资料,详尽而丰富。
口述历史类
老百姓亲历的抗战
八年抗战不仅是政府的事,更是老百姓日日夜夜的事。
在今年的抗战图书中,记者发现一些口述类、日记体的抗战书在朋友圈疯传,好评不断。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陈克文日记》,用日记体的方式再现了重庆大轰炸往事。1938年8月14日至1946年10月12日,陈克文以国民政府行政院参事的身份在重庆度过了8年有余的抗战岁月。作为亲历者,陈克文在日记中记录了广大民众是如何抗战的。
书中写到,借助重庆特有的岩石地貌,人们在房前屋后修筑各式各样的防空洞。国民政府的防空预警机制是敌机飞至巴东,重庆即施放空袭警报,并在全市高地悬挂一只红灯笼。沿江飞至丰都,沿公路飞至南川,重庆即放紧急警报,并在全市高地悬挂两只红灯笼。敌机返航过万州或彭水两地时,重庆即解除警报,各高地红灯笼放下。
“日记中关于重庆大轰炸的话题十分广泛。”重庆图书馆馆长任竞介绍,书中关涉国民政府应对轰炸的防空举措及其效果、行政院的分散建筑工作及其效果、轰炸下城市的废墟景观与重建、公务员“跑警报”与“躲空袭”的日常生活,以及在城内与疏散区之间的流动状态等,其事实记载之可信、其观察角度与认识之独特,是研究重庆大轰炸历史十分珍贵的第一手文献。
除此之外,《老兵口述抗战》(华文出版社出版)系列以庞大详实的细节和战争场面,震撼人心,在当当网口述史类销量排名前八。书评人余昂表示,书中最大的亮点是那些真实的细节。比如书中提到,百团大战中,八路军如何用一门缴获的大炮和仅有的6发炮弹,连续打下十几座碉堡。还有张自忠背负汉奸骂名,回到部队,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我带着你们要去奔赴死亡。”然后马不停蹄,奔赴抗日前线,最终捐躯沙场。“这些细节都让人潸然泪下。”余昂说。
现场纪实类
档案揭秘炮火重浴
“战时的明月照见当时人们的希望,战火焚毁的土地也能闻到和平的花香。”以现场感取胜的抗战图书,不仅讲述了一段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更让人陷入对战争的反思。70年过去了,当读者回首当年的烽火时,依然能听到那些为国雪耻的先驱们,激昂慷慨的呐喊……
比如《档案揭秘——抗战第一现场》,首度联合全国30多家档案馆,以挖掘新的抗战史料为线索,走进历史的幕后。
该书回溯了广东、重庆、广西、山东、云南等16个省市的抗战岁月,其中,有一座城市与一场大灾难的交锋,有一群人在一场战争中的挺立与抗击。作者真实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巨大付出与中流砥柱作用,不仅有血与泪的历史,更有光与火的力量与精神。
钩沉史实,档案揭秘,类似的图书还有《国共合作重庆谈判图史》、《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渝纪实》、《周恩来在重庆》等。
传奇小说类
个人际遇与抗战洪流相辉映
与大部分以严谨、纪实为主的抗战图书不同,小说类抗战图书异军突起,夺人眼球。
刚面市的《黄埔四期》,受到了本土作家樊家勤的推崇。“小说写贺百丁、谢乃常、周恩来、聂荣臻等为代表的一批黄埔军校人的传奇故事,巧妙地采用时空交错的手法,着重描写了八年抗战中,他们是如何拼死抵抗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军的故事。”
小说《隐形将军韩练成》也体现了抗日将领的热血情结。被誉为“神秘人物”的爱国将领韩练成曾是蒋介石的参谋,又曾与周恩来多次秘密会见,促膝长谈;解放前,他在上海与董必武秘密会面,又与陈毅将军不谋而合,在莱芜战役中扭转华东局面,为解放战争立下奇功;“文革”期间,他得到了周恩来的特别嘱咐与保护,而晚年又多次拒绝复出,自评为“隐退一生”。
“以个人命运管窥抗战史的图书,更有一种传奇感。”书评人胡艳丽表示,它们更能吸引普通人关注这段历史。
类似的小说还有《出关》、《杂牌军》、《特战先锋》等。
地方抗战类
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住在宛平城西门附近的一位五十岁上下的猎人,提起猎枪上了城墙,以城墙角为依托,举枪射向日本兵,弹无虚发,连毙多人。敌人被镇住了,火力稍弱,突击队就势夺路而上,奔赴铁桥抗敌。”
7月出版的《醒狮:跨越时代的卢沟桥》可以说吹响了地方抗战史的号角。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畔响起了第一声抗日的枪声,从此拉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这座饱经风雨洗礼的古桥,从此多了一份厚重的历史象征意义。“在激情与跌宕的文字叙述中,该书显示了这座独一无二的卢沟桥,以及新时代下震人发聩的卢沟桥的‘醒狮’精神。”本土作家高铭如此评价。
对地方抗战史有详尽挖掘的,还有《重庆抗战史》、《西南抗战史》、《四川大抗战》、《晋察冀抗战纪实》等。
经典重印类
革命薪火代代传
好书不厌百回读。记者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官网获悉,和以往不同,今年各大出版社不仅推出一批新近创作的优秀抗战出版物,还对“百种经典抗战图书”重印再版。
来自51家出版社的100种优秀抗战图书争抢今年图书市场,其中包括少儿读物10种、连环画5种、小说26种、大众读物34种、学术研究类作品25种。
这些图书中既有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如《少年英雄王二小》、《鸡毛信》等;也有近年来关于抗战题材的一些新作,如《神圣抗战》、《星火燎原连环画·抗日战争卷》等;既有面向大众读者讲述抗战故事的通俗读物,如《百姓抗战故事》等,也有从各个角度深入挖掘史实证据的研究著作,如《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等。此外,还有部分引进版的抗日题材优秀作品,如由英国作家撰写的《抗战中的中共:图文见证八路军抗战史》等。
如此看来,今年的抗战图书真是琳琅满目。社科文献出版社的图书营销编辑刘一菲表示,全国几百家出版社,对表现抗战及反法西斯历史的图书都有不同程度的出版或再版计划,少的一两种,多的几十种,保守估计,市面上也有几百种。
历史需要温故而知新。那些炮火浸染过的笔墨,是用泣血的史实提醒后人,珍惜生命,珍爱和平,友爱才是人与人、民族与民族之间牵手共进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