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大陆 > 即时 >

最美后硐:时光雕刻的农村样板

来源: 松桃网 发布时间:2015-08-05
 大路乡后硐村位于松桃西部,松印公路、渝怀铁路穿村而过。全村共有国土面积7.5平方公里,辖19个村民组,总人口2200多人,600多户人家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小河边。该村既是远近有名的文化古村,也是名副其实的美丽乡村,厚重的文化,勤劳的人民,务实的干部,不断刷新“积善之村•最美后硐”的发展速度,日益更新的九大名片彰显了村级特色。
 
最美后硐:时光雕刻的农村样板
发展中的后硐(记者  田茂桥  摄)
  
名片一:“五分钟”服务群众工作法在全国引起关注
  该村“五分钟”服务群众工作法,不仅得到了群众的好评,更得到了市委书记、市长夏庆丰的高度赞扬,成为了县内县外学习的活教材和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金钥匙。
 
最美后硐:时光雕刻的农村样板
五分钟干部解决群众纠纷
 
  2011年以来,村支两委践行“马上到、立即办、要办好”的五分钟承诺,把解放思想放在首位,以“快”取信于民;把转变作风作为重点,以“诚”服务于民;把“办就办好”当成目标,以“细”实惠于民,解决了一系列突出问题,深得群众的信赖和认可。后硐村党支部因此被省、市、县、乡评为五好先进基层党组织。
  市政协副主席、县委书记冉晓东,县委副书记、县长吴洋富非常重视“五分钟”服务群众工作法,在经过实地调研后,县委向全县下发文件,迅速掀起了学习后硐村“五分钟”服务群众工作法的热潮。从网上获得消息的六枝特区新场乡也随即掀起学习热潮。之后,重庆市秀山自治县兰桥镇、梅江镇还相继前往参观学习。
  2014年10月中旬,成立了“五分钟”服务群众工作法升级版——“议和堂”,村里的大小矛盾纠纷一律由群众自己解决,有效减轻了村支两委的工作压力。
  
名片二:欧阳海式农民英雄姚少军闻名全国
  2012年4月12日中午12时45分左右,该村龙颈组村民姚少军不顾自身安危,奋力推开掉落在铁路轨道上的千斤巨石,勇救由上海南开往重庆北的K74次长途旅客列车,避免了一场巨大的交通安全事故,确保了列车上2000多名旅客和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他被誉为是“欧阳海式”的农民英雄,谱写了一曲新时期党员“舍身忘我、无私无畏”的英雄之歌,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被新华网、中央电视台、贵州日报等全国100多家媒体跟踪采访报道。
  2012年6月13日,姚少军参加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在北京召开的学习时代楷模座谈会,并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文明委主任、原中宣部部长刘云山的亲切接见。
  2013年9月26日,姚少军荣获第四届全国见义勇为道德模范提名奖,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文明委主任刘云山的亲切接见。姚少军是铜仁市第三位推向全国的道德模范。
  2014年7月25日,姚少军被授予第十二届"全国见义勇为模范"荣誉称号,是铜仁唯一入选者。
  
名片三:“家风”教育谱写农村孝德新风
  2014年7月以来,村支两委利用戴氏宗祠的便利条件,以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为重点,结合“戴氏家风•崇德向善”主题活动,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现场说德,每月开展一次道德讲堂活动。截止7月底,已经开展了13期,效果非常明显。
 
最美后硐:时光雕刻的农村样板
道德讲堂现场
 
  道德讲堂已成为村里培育和传承时代新风的主载体和主阵地,“家风”教育正在潜移默化影响着村民们的思想行为,弥补了农村教育的短板。每个家庭在参与的过程中接受道德教育,传承家庭美德,提升了家庭文明程度。
  如今,后硐村尊老爱幼、睦邻友善蔚然成风,在黔渝边区传为佳话。村里赌钱打牌的人少了,扯皮打架的事没了,无邪教、无吸毒,一直保持零上访、零治安案件、零刑事案件的良好势头。
  
名片四:省级“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村独具特色
  近年来,后硐村着力打造服务型、发展型基层党组织,以村支两委领着干、党员群众带头干、先锋模范推着干、全体村民齐心干的“四干”为着力点,以茶灯文化为载体,着力在文化传承与发展、政策宣讲与落实、社会和谐与稳定方面下功夫,以创建村风民俗、环境卫生等“六个示范村”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在村容村貌、人居环境、增收致富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被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命名为2013年省级“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点。
 
最美后硐:时光雕刻的农村样板
美丽乡村建设
 
  2011年以来,全村建起连户路9.6公里、通组路4.3公里、村干道2.5公里、文化广场4个,安装太阳能照明灯124盏。从村南的龙颈组入口,到村西的大潮组,途经村北的红兵营万亩生态优质茶园,再到村东的水井组,水泥路四通八达,处处干干净净,太阳能路灯亮亮堂堂,百年桂花、千年古树随处可见,县级文物戴氏宗祠、文笔古塔、亭桥照壁巍然屹立。
  惊喜之余,村民们不约而同想到了该如何保持这“风景”不“变色”。致富能手欧永高头一个站出来,从自己苗圃园里挖了96棵桂花树、5棵雪松树,栽到村干道旁,每棵桂花树收300元成本,雪松树则为捐赠。随即,村民们将房前房后的杂树和花草移栽至道边。村干道边栽了3万棵或含苞或怒放的花草,全是村民们无偿捐献和种植。大潮组组长戴启建、村民戴启周和戴应明三人,也不甘落后,拍着胸脯,说:“以后村干道的树木花草补植、除草、剪枝、浇水、施肥等管护,由我们3人包啦!”其余的公厕、垃圾池、广场等公共设施都有村民主动认领,免费维护。未“抢到”的村民,就各自打扫“门前雪”。
  村里80余处文化墙上,有浮雕、漫画、油画、国画等,是村里在外从事美术教学或研究的戴腾、戴佳兴、戴路军等人,利用节假日回村无偿绘制的。
  
名片五:十佳最美评选开创村级精神文明建设新路
  2014年5月24日,由各村民组推荐,党员、组长、群众代表大会票决的最美儿媳妇、最美婆婆、最美致富能手等首届后硐村“十佳最美”历经三个月评选揭晓,姚少军、戴启周、戴启建等10人获得表彰。市政协副主席、县委书记冉晓东为最美村民姚少军颁奖。
 
最美后硐:时光雕刻的农村样板
十佳最美表彰现场
 
  表彰活动由村支两委主办,县委宣传部、大路乡、长沙建工集团大路项目部协办,其规格之高、规模之大、标准之严在村级活动中史无前例。从策划、筹备、主持到演出全是本村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茶灯、京剧、独唱、架子鼓、广场舞、绝技绝艺等表演,是名副其实的原生态群众大舞台,吸引了黔渝边区10000多名群众前来观看。
  最美婆婆杨冬仙,多年来经常给村干部提建议和意见,对村里产业的发展、教育的振兴、文化的传承等很多方面都作出了积极努力,是村里想发展、思发展、谋发展的典型代表。她养儿育女、操劳持家是全村的典范,长期默默支助院子里家庭较困难的学生。5月30日,她又用获奖的500元奖金买了53本《新华字典》,捐助给后硐村小学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深受群众尊崇。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现在,村里的群众不愿意闹矛盾纠纷了,心思在抓生产发展上,闲时参加群众文体活动,精神文化生活的品味和品质不断得到提高,在全县开创了村级精神文明建设新路。
  
名片六:文化古村远近闻名
  松桃的文化在孟溪老区,而孟溪老区的文化精髓积淀在大路乡后硐村。
 
最美后硐:时光雕刻的农村样板
戴氏宗祠(记者  田茂桥  摄)
最美后硐:时光雕刻的农村样板
文笔塔
最美后硐:时光雕刻的农村样板
青龙一桥
 
  有近200年历史的戴氏宗祠、文笔塔、青龙桥等古建筑群,均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特别是戴氏宗祠功能较为完善,有照壁、大门、正殿、庭院、后花园、文化墙等,照壁上的“贪狼”文化警醒世人,宗祠墙上的24孝图引人注目,正殿墙上的家规、家训一辈传一辈,个个影响人,形成了诗礼传家的淳朴家风。
  该村曾经出过一个骠骑大将军,两个黄埔军校学员,一个松桃“十大历史名人”和松桃第一个共产党员。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村里除了有小学外,还办起了中学。村里谁家子女考上高等学府,村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资助。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村里有500多人考上大中专学校,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40人,研究生10人,博士生1人。
  
名片七:国家旅游扶贫示范村稳步推进
  该村依山傍水,村前泉水叮咚,寨后茶海茫茫,山上绿树成荫,坝中稻米飘香,实属天人合一的“桃源”美景。2014年,该村获得全省美丽乡村旅游示范村称号,同年,又被国家发改、旅游七部委联合命名为第二批国家旅游扶贫示范村。“松印穿渝怀勾勒美丽后硐,人勤逢盛世建设幸福家园”,很多村民贴上这副对联,自觉自愿打造乡村旅游,不断美化环境,发展庭院经济,逐渐形成了房在绿中、村在林中的乡村美景。
 
最美后硐:时光雕刻的农村样板
戴其晓表演一指禅
 
  该村亲家洞、六嘴洞等10多个溶洞互相交叉,既有10米高空,千人大厅,又有一臂狭缝,爬行暗道;既有三层楼台,十级天梯,又有万丈沟壑,漆黑深渊;既有鼓锣罄钹,寥寥余音,又有蛇虫鸟兽,潺潺水声。林立的钟乳石千姿百态,洞中雪美轮美奂,犹如仙界。20世纪末,村民戴其晓、代静在一次探洞中,有幸得到一张记载着戴氏神功的羊皮帛书,戴其晓从中学会了一指禅、闭脉功、空手招蝶、火烧神手、定根法、捏物出水等近100种绝技绝活。
  如今,一个心灵净化、夜晚亮化、路网硬化、山地绿化、村庄美化的国家旅游扶贫示范村逐渐走进游客的视野。
  
名片八:万亩生态优质茶园富民强村
  2012年,该村采用专业合作社引领、大户带动、小户抱团、茶叶加工厂让利的特色模式,建成了红兵营万亩生态优质茶园。今年,全村种茶户达到500多户,村民们既有稳定的收入,又能照顾老人和孩子。茶园路网建设、灌溉系统等基础设施功能完善,逐步实现了茶园景区化。现在,红兵营茶叶加工厂已经成功向市场推出德字牌梵净白茶、仁字牌梵净翠芽、孝字牌梵净绿茶。
 
最美后硐:时光雕刻的农村样板
万亩生态优质茶园(记者  田茂桥  摄)
 
  2014年,该村纳入全县小康村规划。规划面积300亩,预计入住3000人,规划区域从大潮组沿河而下到董上组,改修河堤、新建大道、集中建房,彰显茶灯文化,突出农村特色,错落有致、绿树掩映,以白色为主基调,或蓝色勾勒,或黄色点缀,恰似一幅山水画。吃、穿、住、玩、看病不出村,村民们虽住在农村,却能过上城里的生活。目前,全村共有农用车218辆、摩托车588辆、小轿车75辆,人均年收入8602元。
  
名片九:天下茶灯第一村举世瞩目
  后硐是中国茶灯文化的发祥地。600多年前,戴氏入松始祖戴福林定居后硐,把采茶、制茶过程中男女歌舞戏耍汇编成一种民间文艺表演形式。后来它不再是简单的茶、也不再是普通的灯,它成为了人们生活文化的一种反映形式。2014年,后硐茶灯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9世纪后期,每个自然寨都有业余茶灯队,每年农历正月都要“玩灯”,最远的到过重庆市秀山自治县演出,深受群众喜爱。近年来,村委会从各组抽出业务骨干人员组成专业茶灯队,每天晚上集中在戴氏宗祠训练,同时还召集爱好者前来“拜师学艺”,目前已有队员近500人。茶灯队还无偿到全乡各村和各中小学手把手传艺,发展专业表演队伍30余支,群众演员近2000人。
 
最美后硐:时光雕刻的农村样板
茶灯队应邀到重庆市秀山自治县兰桥镇演出
 
  茶灯队以原生态的唱腔,与时俱进的唱词,加上奔放夸张的动作,在党的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公民道德规范、村里的新人新事宣传上占尽了风头,赢得了荣誉。2013年12月,在全市“六进村”文艺汇演中,原生态茶灯节目《八唱六进村》以积极向上的唱词、清新明快的曲调、奔放流畅的动作震撼全场,荣获银奖,当场得到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婕的充分肯定。2014年5月,茶灯队应邀参加在重庆市秀山自治县兰桥镇举办的黔渝边区和谐计生文艺汇演,其自编自演的《计划生育好》新颖独特,表演精彩,独占鳌头,吸引不少观众“即兴跳灯”。

  后硐村神奇的洞,清澈的水,雄伟的山,淳朴的人,孕育了一方文明,长期积淀的厚重文化对群众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一张名片上都包含着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发展情怀,记录了穿越时空、创造未来的发展轨迹,一个时光雕刻的农村样板就这样形成了。

    即时

    上海:给90后讲讲马克思 80后教师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