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评论员、大公报总社主笔 马浩亮
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消息:“十三五”是冲刺小康社会的最后一个五年计划。而在这个总时间表之下,中国在经济、民生、政治、军事诸多领域都将由一系列时间表需要推进落实和达成目标。这些都关乎习近平所提出的“四个全面”总体方略。
经济和民生方面无疑是重点。作为区域经济三大战略的“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将在“十三五”迎来全面铺开发展的新时期,有关的时间表也陆续出台。《标准联通“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5-2017)》确定将着力在十个方面开展工作,以更好地支撑服务“走出去”。京津冀三省市相继出台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如北京就提出将加快市行政副中心的规划建设,在2017年取得明显成效;控疏双管齐下,2020年人口控制在2300万以内,中心城区力争疏解15%人口。
今年全国两会“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而后相关具体规划陆续出台。《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提出了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其起步阶段就需要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则提出,到2018年,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互联网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互联网成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而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则明确,2018年底前建成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2020年底前,逐步实现民生保障服务相关领域的政府数据向社会开放,这将是便利民众、促进经济转型、提速政务信息化升级的多赢举措。
许多民生领域的改革同样需在“十三五”寻求突破。《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指出,预计到2020年人口规模将超过14亿人,2020年要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十三五”规划还将在国防建设、党的建设方面着墨。今年9月3日习近平在抗战胜利大阅兵时宣布裁军30万,这一目标将在2017年底前完成。中共历史上第一个“党规”五年规划《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的目标是,到2017年基本形成适应管党治党需要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框架,使权力运行受到更加有效的制约和监督。
这些时间表,乃是“十三五”期间的一个个军令状,也反应了“十三五”规划的丰富性和繁重性,也都是支撑起“十三五”战略机遇期的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