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大陆 > 即时 >

高分四号入轨紧盯美航母 美称向航母杀手传信息

来源: 大公网 发布时间:2015-12-30

\

图:29日,搭载高分四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新华社

      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据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高分四号卫星并准确入轨。该卫星能在距离地球3.6万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上获取精确的遥感数据;打个比方,它能看见大海里航行的油轮。美国《防务新闻》周刊网站此前报道,高分四号可不间断跟踪美国航母行踪。

  综合中新社、新华网报道:高分四号利用长期驻留固定区域上空,并借助一台大口径面阵CMOS相机等优势,在距地约3.6万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上,高时效实现地球静止轨道50米分辨率可见光、获取400米分辨率中波红外遥感数据。

  高分四号重5吨,设计寿命8年,为确保卫星在复杂的空间环境抗高温、抗辐射,其材料及设备不会衰变或发生故障,研制团队对能源、控制、元器件和原材料等关键因素进行系统改进。

  观测三分之一地球表面

  高分四号是遥感卫星,通俗说,就是“天眼”看地球,定点于赤道上空,观测范围覆盖中国及周边地区、约三分之一的地球表面,可以对某一目标区域持续观测,时间分辨率高,能获取动态变化过程数据,不像绕地卫星隔数小时、数天才能重访同一观测区域。

  高分四号还可以在数分钟内完成任务机动响应,并对用户指定目标区域高频重复凝视观测,获取目标区域变化过程信息。此外,能按用户需求,快速对某一区域进行拼接成像,或对某几个区域进行巡查成像。

  该卫星将重点针对国内用户对高时间分辨率遥感图像数据的要求,为综合防灾减灾、地质灾害调查、林业灾害监测、气象预警预报等应用领域提供高时间分辨率遥感数据,并为海洋、农业、国土、水利等提供遥感数据服务。

  尽管与低轨卫星空间分辨率没法比,但高分四号已是目前世界上“视力最佳”的高轨遥感卫星。国际上高轨遥感卫星空间分辨率大多为数百米,甚至数公里。

  高分四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执行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22次飞行。

  中国航天今年持续高密度航天发射完美收官,全年共实施19次航天发射任务,将45颗中外航天器成功送入太空。

  美称向航母杀手传信息

  据美国《防务新闻》周刊网站称,高分四号是专门用于搜寻美国航母。美国防卫集团公司高级分析师凯文.波尔彼得说:“中国随着研发并部署远程精确打击系统,意识到了对于能够执行有效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与侦察工作的综合平台的需求,以获得大片海洋的图像,来试图确定航母等目标的位置。”

  美国科学家联合会核信息研究项目负责人汉斯.克里斯滕森认为,高分四号虽有局限性,但中国不需要追踪全球各地的每一艘美国航母,只需追踪处于中国打击范围内的航母即可。为使一艘航母的位置信息对“东风21D”的操控者来说有用,这种卫星将必须能持续向制导系统传递位置信息,以便导弹能击中航母。

  【配稿】“高分数据” 替代八成国外数据

  据中新社报道: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的专家方洪宾表示,高分一号、二号卫星发射后,国土资源部累计获取高分一号有效数据69.5万景、高分二号有效数据23.9万景。替代了近80%的同等分辨率的国外卫星数据,在国土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方洪宾表示,国土资源部每年约有1900万平方公里的高分卫星观测需求,以往几乎全部依靠国外卫星数据,两三年前,法国SPOT卫星的一景数据就要约3万元人民币,在国外卫星数据价格高昂的情况下,相对固定的项目经费只能开展有限面积的调查。

  随着中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逐步实施,国产数据有力支撑业务开展。比如利用703景高分一号16米分辨率数据制作了中国境内全覆盖的影像图本底,摸清中国山水林田湖等自然资源的“家底”。再如利用高分数据为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提供依据。

  此外,利用高分数据先后开展西藏昌都地震、陕西山阳滑坡、新疆公格尔九别峰冰川移动监测等突发地质灾害遥感应急调查。“近期发生的深圳滑坡灾害调查,高分一号、二号卫星也用得比较多。”方洪宾说。

  中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重大专项工程中心主任童旭东说,由于高分数据的应用,使得近年国内市场上国外卫星数据价格大幅度降低,分辨率低于2米的国外卫星数据已基本退出国内市场。

    即时

    上海:给90后讲讲马克思 80后教师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