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大陆 > 即时 >

7000简历挂满数 穗公园爸妈摆摊替子女相亲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6-04-04

  图:在广州天河公园“相亲角”,许多父母自发上阵替儿女相亲”大公报记者方俊明摄

  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月4日讯(记者方俊明)“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个中国老传统急坏了不少父母,近年各类“相亲角”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冒起,许多父母自发上阵替儿女相亲。记者3日在被称为珠三角最大“相亲角”的广州天河公园看到,树上挂满超7000份相亲简历,男女比例3:7,更设“海归专区”,在香港读书工作的“85后”剩女亦在列……“相亲角”吸引了逾千名家长上演“白发相亲”。”

  广州天河公园的周末相亲会在清明节假期更是火爆。在公园湖边的数十米长坡道,挤满了前来为子女找对象的家长。在树木之间拉起的绳子上,挂满了数千份相亲者的简历,挤不上绳子的则直接铺在地面。一张张《青年家长相亲活动广告表》囊括了姓名、年龄、身高、户籍、工资、房产等个人基本信息以及择偶标准。

  相亲会首先分了男、女青年区,女区徵婚人数是男区的4倍以上;再按资料划分了“90后”、“79前”等多个专区,甚至还有“海归专区”。相亲对象最年轻仅20多岁,30多岁的青年最受关注,择偶要求中往往有“人品好”三个字。

  在“海归专区”,记者发现赴香港读书、工作的女青年为数不少。其中,一名“85后”女青年于香港中文大学硕士毕业后留港工作,“徵谈得来有眼缘的男士”。类似的适龄女,成了现场家长们眼中的香饽饽。

  但众多家长也坦言,相亲简历是瞒着儿女偷挂出来的。30多岁的小伙阿健今次趁清明节从新加坡返乡,却被父母连拉带扯来到了天河公园。让他诧异的是,自己身份已成了公园角落众多“代售商品”之一。

  独生子女恋爱显弱势

  相亲会是由一对热心的老夫妇李姨和邢伯发起的,李姨表示,现在城市工作压力大、孩子社交圈太窄,家长只是来给孩子帮帮忙,多提供一些选择。从2013年约2400份相亲资料到现在超过7000份,说明相亲的需求愈来愈大。

  其实类似的家长相亲会,近年在北京、上海等城市也愈来愈多。广州市青年文化宫婚恋研究中心副主任胡展鸿说,“被相亲”子女的年龄段通常是独生子女,从读书到就业阶段均由家长“包办”,导致他们在社交、谈恋爱方面亦存在弱势。

  也有心理专家指出,“家长相亲”是传统的“门当户对”文化与当下流行的“宅”文化的碰撞,不少年轻人希望自由地发展恋爱,无论是网络交友还是保持单身,都基于“随缘”、“个体需要”;但随着年龄增长,传统思维与舆论压力会占据上风,特别是女性承受的舆论压力更多。

  家长闲聊“摸家底”

  在广州天河公园“相亲角”,家长们除了将儿女的信息挂出广告表外,还拿着孩子的个人资料在现场转悠,相互交流信息。记者在现场发现,家长们的交谈俨然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每句话都犹如谍战剧台词,背后都隐含着一个又一个“摸家底”等玄机。

  貌似拉家常的对话,实则玄机多多。譬如,对于“过来公园的交通比较麻烦?”若对方回答要搭巴士再转车,说明家里可能没车且不在市中心;若对方回答小区离地铁站走路几分钟,则说明小区较方便,且那一片属于中高档小区。

  也有家长在相亲会结束时突然问“你赶时间回家做饭还是钟点工做?”从对方的回答,则可获得“是否常请钟点工说明经济条件怎样、打扫范围则了解房子的大小”等信息。“这是相亲会上的‘暗战江湖’,不少家长为了儿女有好归宿,只能‘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现场担当志愿者的张阿姨笑言,此外,穿着举止也是家长们彼此观察的重点之一,“能看出一个家庭的教养环境,若对方的穿戴气质太差,很多家长都不愿意交谈。”

 
 

    即时

    上海:给90后讲讲马克思 80后教师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