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大陆 > 即时 >

不出社区看名医 “云端医疗”、VR引发医学革命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6-04-21

现实增强技术下,心脏“浮”在空中,可以用手“托”起\网络图片

 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4月21日讯(记者夏微、卢静怡)8分50秒,对生活在上海的人来说,或许还没有从家走到最近的地铁站,但家住上海嘉定区的陈阿姨却在这个时间里,完成了一次医学影像专家诊疗。“云端诊断”这一新鲜事物在陈阿姨熟悉的生活中掀起了巨浪。在17日开幕的第75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春季)博览会上,上海企业联影不仅带来了多款自主研发的高端医疗器械产品,更介绍了现已落地的“互联网+医疗”项目─“联影─嘉定区域影像中心”,助力申城“分级诊疗”。

  家住上海嘉定区华亭镇的陈阿姨和许多家住市郊的上海市民一样,每当有个头疼脑热的小病就心烦不已─因为市郊社区医院普遍缺乏高质量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市民也对基层社区医生的诊断水平缺乏信心,因此,他们往往只能长途跋涉前往区中心二级医院或市三甲医院。出门,搭公交,挂号,排队,等候,拍片,等候,取片,等候……“看个小病,一来一回经常需要5个小时左右。”

  然而,是次“云端诊断”体验中,陈阿姨从在家门口的嘉定区华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拍片,到接收来自二级医院专家出具的诊断报告,只用了8分50秒。如此颠覆性的就医体验,还得益于内地首个“互联网+医疗”据点─“联影─嘉定区域影像中心”的成立。

  已完成13万份“云”诊断

  据联影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执行管理委员会主席薛敏介绍称,区域影像中心构建“远程诊断”、“远程教育”、“远程会诊”与“远程服务”四大核心平台,旨在打通省市、县、乡镇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通道和数据、信息通道,实现区域医疗资源共享,从而缓解区域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基层专业影像人员匮乏等问题。

  以区级影像诊断中心核心之一、区域医疗中心上海嘉定区中心医院为例,各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拍片后,成片第一时间传输至这所二级医院的“联影影像云”系统。系统对所有成片按病情缓急自动排序,专职医生第一时间阅片并在半小时之内完成诊断报告、传送回社区医院。

  如遇拍摄不清楚,或需要对其他部位加拍,医生也会第一时间告知社区,患者无需再次排队。同时,二级医院在诊断过程中遇到疑难杂症,医生即可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提出申请,与专家进行音视频与图像操作同步会诊,会诊报告作为最终诊断报告的有力参考。据了解,目前嘉定区已完成远程诊断报告逾13万份。

  首创“基因与影像诊断”

  同时,据薛敏介绍,上海7家三甲医院目前与联影携手开展上海地区早期肺癌影像筛查及诊断研究项目,以“联影肺癌智能诊断引擎及U+影像云”为基础,建成了内地首个可拓展、可挖掘肺癌病例数据库并制定了内地首个早期肺癌高危人群预警标准,有望全国范围复制推广。

  此外,薛敏透露,联影还联手华大基因启动建设了全球首个以医学影像数据与基因数据为基础的精准医疗大数据中心。薛敏称,“基因与影像诊断的超级碰撞不仅可成倍提升诊疗的精准度,还将真正实现‘治未病’。”这一实践不仅是中国首创,同时在世界范围开了先河。

  VR会诊平台 “心脏在掌心跳动”

  图:旁人可在左边显示器“裸眼”看“心”

  戴上眼镜,拿起笔,轻轻一拉,就可以将屏幕中看到的跳动的心脏拉出屏幕拖至眼前;轻轻一推,完整的大脑成像便“剥离”到只剩下神经纤维……本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春季)博览会上,联影带来的内地首个基于虚拟现实(VR)及现实增强技术的4D会诊平台,让无数参会者玩得不亦乐乎,那种“心脏在掌心跳动”的感觉令人大呼过瘾。

  大公报记者现场感受了这一产品。首先,作为主操作者,要戴上一副类似看3D电影时要戴的眼镜,这幅VR眼镜配有红外感应点,被VR显示器感应到后,显示屏上的画面会跟随眼镜佩戴者而转动,便于观察和操作。戴上眼镜只是将屏幕上的画面立体化,要做到“将心脏拿出来”,还需要一支控制笔。只要按住对应按钮,选中屏幕中的心脏影像,向外拉,就可以把一颗“跳动的心脏”拖到眼前。主动脉及毛细血管,甚至是心肌和每一次震颤都可以十分具象地呈现在眼前。待检查完毕,只要一推,就可以把心脏“塞回到”屏幕里。

  在记者操作的同时,不远处的另一台显示增强技术的显示器就将记者所看到的立体画面实时呈现在观众眼前,观众无需佩戴任何设备,就可裸眼看到一颗心脏从屏幕中“飘”出来,“浮”在空中,时而转动,时而放大缩小,甚至能够看到记者对心脏进行的截面处理……

  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个4D会诊平台不仅可以在临床医学领域被广泛应用,更可用于相关的教学中。“这套设备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跳动的心脏,并可直接看到例如心脏震颤的情况,不在是枯燥的课本或静态的心脏,学生可以有在手术台般身临其境的感受……”

  在临床诊疗中,收集患者的影像数据并传到云端后,医生只需在VR设备上载入数据,就可进行4D的病灶分析与诊断。若遇到疑难杂症,可以将云端数据传给多位身处不同地域的专家,进行远程4D会诊。

  服务型机器人广交会抢镜

  可以彩绘照片到指甲上的美甲机器人、可以爬上90°墙面高空清洁的扫地机器人、会一百多种语言同声传译的翻译机器人……在AlphaGo人机围棋大战成为热话后,正在进行的广交会,家电展区中不少内地企业研发各式各样机器人抢镜,旅游服务类的机器人尤受印度、东南亚等地客商欢迎。

  广交会展区的美甲机器人展位围了一圈采购商,热闹非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只需要下载一个手机  APP,选好自己设计的图案后,将手指放进机器,美甲机器人内部会通过图像摄像头定位,再用软件计算出手指的坐标,通过内置打印机把图片喷绘到指甲上。美甲机器人还吸引了不少男性采购商排队尝试,一位男客商在现场兴奋地将妻子照片印在指甲上。

  记者在展馆内还遇到一个可以担任秘书和前台接待的翻译机器人,现场有客商直接通过“他”与展位老板对话。这个座式翻译机器人形状设计如同半尊石膏像大小,头部的发声系统设计成“daft punk”式的金属头盔形状,带着一种冰冷的未来科技感。研发的华和重工总经理施建军称,该款台式翻译机器人主要应用在酒店前台服务,方便高星级酒店服务不同国家地区客户。机器人“懂”过百种语言,虽然便携欠佳但翻译准确度高。

  受印度东南亚客商欢迎

  随着服务类机器人供应增加,擦窗机器人也被研发出来。记者在广交会现场看到,除了扫地拖地机器人外,还有擦窗机器人,在玻璃幕墙上自如滑动,牢牢吸在90度的玻璃面上不掉下来。其原理在于擦窗机器人内部装备的高速真空离心风机和4个防跌落感应器,让它如“反重力”一样运作。

  此外,还有一款半人高的人工智能式的客服机器人,目前已经被交通银行购进用以在前台服务和引导顾客。

  多家携服务机器人参展的企业均不约而同对记者表示,前来问询的印度客商客商最多,次之则为东南亚国家地区客商。

  上述翻译机器人负责人施建军称:“旅游业发达的地区,对服务机器人需求更大,东南亚和一些主要旅游地区是我们的今年争取的客户群。”

大公报4月21日  A18版

    即时

    上海:给90后讲讲马克思 80后教师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