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证监主席刘士余2月20日履新
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5月16日讯自今年2月20日履新以来,中证监主席刘士余除在“两会”期间按会议流程与中外记者沟通外,鲜有出席任何公开活动,即便是小范围讨论,他亦表现得非常低调、务实。受访专家认为,从近阶段中证监整体工作表现看,刘主席已将短期、中期及长期改革目标相互结合,一些新政策不仅更具针对性,同时还权衡了市场实际承受能力,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决心并未动摇。
成为中证监主席后,刘士余几乎未在公开场合就市场改革和监管等话题进行系统性评述,但他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却给外界留下深刻印象。事实上,刘士余在全国两会期间曾表示,新主席的首要任务就是监管,并且要依法监管、从严监管、全面监管;而他在出席香港代表团讨论会时亦直言:“作为证监会主席,是一句话也不能说的。”
坚定了市场信心
上海同济大学财经研究所所长石建勋教授直言,刘士余上任以来态度谨慎,尽管他不随便在公开场合发言,但仍开展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这是中证监领导应具备的素质,我给他履新后的表现打80至90分”。
在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的印象中,刘士余履新中证监主席后的表现较为务实,一些政策亦更有针对性。他解释,刘主席对注册制问题的表态,坚定了市场信心,其在全国两会期间对“国家队”不退出的明确态度,亦为市场注入了非常清晰的,来自监管层的积极信号。
二月二十五日,受市场传闻创业板将在三月一日实施注册制,加上节后放水资金回流,当日沪综指大挫6.4%,创下“后熔断”时期最大跌幅。
刘士余其后在两会记者会上明确,注册制是必须搞的。但是怎么搞要好好研究。注册制改革需要一个相当完善的法制环境。也要为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创造条件,创造条件总得有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各方面要充分沟通,凝聚共识。证监会要集思广益。针对“国家队”退出问题,他表示,在未来较长时间内,谈中证监退出为时尚早。刘士余上任以来,A股熔断前后大幅波动的情况已改善。
完善法制加强监管
刘士余履新后,中证监就建议纲要草案起草小组,将“设立战略新兴产业板的计划”的内容从“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删除,近期更对中概股回归、跨界并购等问题表现出谨慎态度。
对于“中证监改革步伐似乎已明显放缓”的观点,受访专家并不赞同。石建勋指出,刘士余上任后对“为了改革而改革、为了创新而创新”予以纠正,其改革思路亦更充分考虑市场实际承受能力,及市场参与者的感受。
他续称,“哪些改革应该推进、哪些改革尚不完善”在当下需认真反思,就中国资本市场而言,改革创新并非首要矛盾,完善资本市场法制、加强监管才是大问题,从该角度看“刘士余所抓的主要矛盾方向正确”。
改革方向未动摇
“中国资本市场改革未放缓,目前推进的改革更符合中国实际。”李大霄说,从现时政策整体取向看,相关政策更具针对性,且充分权衡了改革的力度、市场的承受能力,及中国股市的现状,“刘主席将改革的长远规划、中期和短期规划相互结合,这就是监管的艺术”,在兼顾各方因素的同时,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长期方向不会动摇。
中证监最近明确指出,正对通过IPO、并购重组回归A股市场的企业,可能引起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此外,中证虽表示,再融资和并购重组相关规定及政策没有任何变化,但内媒引述一接近证监会的人士透露,证监会最近严控风险,对于市值炒作的行为将予以严格监管。
投资者权益保护将加强
图:中证监将继续加大投资者权益的保护,并引导长期资金入市
4月16日在深圳举行的小范围内部机构座谈会上,中证监主席刘士余首次就机构发展做出表态。他强调,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参与主体,证券和基金公司等机构要稳健经营、规范管理,提升内控水平,培育公司文化,打造百年老店。各市场机构要恪尽职守,切实履行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法定义务,把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放在更重要位置。
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坦言,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加强监管,是刘士余一贯的表态,这显示了其呵护市场、务实、有针对性的态度,预计未来中证监将继续加大投资者权益的保护,并引导长期资金入市;另一方面,如何鼓励市场信心、如何继续强化监管,如何实现投资者权益保护、实现“三公”在后期亦均将更加体现。
“注册制改革、交易制度改革等均需完善的法制和制度建设,制度不健全的改革都是掠夺投资者的改革。”上海同济大学财经研究所所长石建勋认为,在机构行为尚不完全规范、中小投资者权益未充分保障背景下,贸然突进改革创新易令市场变得更为脆弱,“中国目前并不缺改革,缺少的是监管”。他补充说,从刘士余履新后的表现看,其对改革的态度和思路较为审慎,加强监管、完善市场法制建设的方向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