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大陆 > 即时 >

专家:供给侧改革不是政府调结构 应让位于市场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6-05-16

传统制造业亟待转型升级 资料图

 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5月16日讯 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层一直在寻找经济减速的应对之策。从2014年首次提出“三期叠加”(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消化期)的判断,到2015年初正式提出“新常态”,并于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五大任务,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成为解决中国经济中长期矛盾的钥匙。随着短期经济企稳,供给侧改革提速,专家呼吁,供给侧改革不是政府调结构,而是政府应少做事,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

  建立统一开放市场

  “现在,有一种把结构性改革解释为由政府调整结构的倾向,这种想法和做法是不正确的,容易走到岔道上去。”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要提高效率,主要是靠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实践中,政府更有力量,结果就容易变成政府调结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说得很清楚,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关键在于通过改革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这一制度基础。

  吴敬琏说,去产能、去库存、补短板就是要实现资源的有效再配置。这个功能主要应该由市场承担,政府看得准的经济事务并不多。“现在已经出了一些问题,比如上一轮支持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政府做了不少好事,但也做了许多直接干预、进行补偿之类的事情,由于弱化了竞争,效果并不好,比如,电动车行业的‘骗补’问题。有人说这是‘小概率事件’,但是,在我看来,由于它在当前政府和企业关系的问题上相当具有典型性,恐怕不能说概率太小。所以,政府即使需要介入微观经济,也要非常注意方法,不能削弱竞争。”

  减特惠增普惠政策

  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主任李扬也认为,供给侧改革就是政府少干事,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则指出,供给侧的问题不是供给总量不足,而是供给存在结构问题,竞争不充分,存在垄断和行政干预,降低了效率。今后政府应该减少特惠政策,增加普惠政策,让全体企业都从公平的政策中得利。

    即时

    上海:给90后讲讲马克思 80后教师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