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核应急救援队成立
本报讯 (记者雷嘉)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五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昨天在京召开。会上对核应急“十三五”规划进行了探讨,并审议了《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修订稿)》。约320人规模的中国核应急救援队同时宣布成立。
中国核应急救援队及其分队的授牌仪式昨天举行。中国核应急救援队是在国家核应急体制框架下,依托军队及核工业现有核应急力量组建成立的国家级核应急救援队。重点承担复杂条件下重特大核事故突击抢险和紧急处置救援任务,并可参与国际核应急救援行动。救援队约320人规模,由6支救援分队组成,包括指挥协调与技术支持分队、突击抢险分队、工程抢险分队、应急监测与辐射防护分队、去污洗消分队、医学救援分队。救援队依托现有核队伍和相关部队力量,将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中国核应急救援队训练基地由事故场景模拟训练基地、操作技能训练基地、理论教学基地三部分构成。
“十二五”期间,我国成功组织了福岛核事故应对,完成汛期、重要时期、重要任务的核应急准备;发布了新版《国家核应急预案》,制定并发布近50部规章、法规性文件和制度规范;设立8个国家级核应急专业技术支持中心、25支救援分队和3个培训基地;建成了覆盖全国的核与辐射应急监测、核应急医学救治、地震监测等网络;组织实施“神盾-2015”国家核应急联合演习;发布中国首部涉核白皮书《中国的核应急》;积极履行核应急国际义务,我国核应急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为何组建中国核应急救援队?
世界多起核电站事故敲响核安全警钟。1979年3月28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三里岛核电站发生了重大核事故。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核电站在海啸后,由于处理不当造成堆芯熔毁,造成核泄漏。核事故的发生,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在和平利用这一清洁能源的同时,需要不断完善和加强核应急的各项措施和建设工作。
“十三五”期间是中国核电从“引进来”向“走出去”转变的新时期。到2020年,我国运行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同时也是世界上在建核电机组最多的国家。我国的核应急响应工作也将面临着全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