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号入海。
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6月3日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首次提出中国深海战略“三步曲”,正值中国首个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四年后再度重返全球最深海沟勘探之际,本网记者走入“蛟龙号”生产研发基地中船702所与并“蛟龙号”零距离,对话海洋装备建设的主力军和国家队中船重工董事长胡问鸣,中国“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战略的计划路线图首次展现在世人面前:中船重工将举全集团之力开发并形成“深海进入”、“深海探测”和“深海开发”装备谱系,为实现海底油气能源、可燃冰等资源开采打造利器。
胡问鸣为“蛟龙号”壮行对话网络名人
中国7000米级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搭乘“向阳红09”船2日在厦门起航,赴马里亚纳海沟开展深渊基础科学调查。中船重工董事长胡问鸣专门飞赴厦门,在1日专门进入“蛟龙号”体验探察,为“蛟龙号”出海壮行。
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组织的“走进央企·创新组歌”系列活动之“蛟龙行”在向阳09船上举行。中船重工董事长胡问鸣出席活动与网络名人与中外媒体对话。
胡问鸣说,在刚刚闭幕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总书记发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召,并且第一次明确提出“深海进入”、“深海探测”和“深海开发”。从“深海进入”到“深海探测”,再到“深海开发”,是总书记为我们描绘的深海“三部曲”。走向深海,装备先行。作为海洋装备建设的主力军和国家队,中船重工必须以服务国家深海战略为己任,发扬舍我其谁的创新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自主创新、主动作为,在深海装备领域不断突破,研发、设计、制造出更多更新更好的深海装备来满足国家需求。
服务国家深海战略打造深海装备谱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大会上指出:“深海蕴藏着地球上远未认知和开发的宝藏,但要得到这些宝藏,就必须在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方面掌握关键技术。”胡问鸣说,总书记的深海“三部曲”,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步就是“深海进入”。全球大多数海域都是3千米至5千米的水深。目前,中船重工正在研发的4500深潜器,正是兼顾了这个水深、为实现“深海进入”目标而打造的。4500深潜器绝不能定义为一个实验室产品,而是在研发最终能实现工程化批量生产的产品,将来,中船重工要让若干个4500米深潜器走向领海、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公海,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现在,我们的深海探索才刚刚开始,先要解决进入的问题,然后通过探索不断开发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源。
中船重工702所所长何春荣向中外媒体介绍“蛟龙号”发展历程 (张真源摄)
胡问鸣表示,中船重工把深海开发作为“十三五”乃至更长一段时间重点发展的领域,将举全集团之力,汇聚全中国、全世界智慧来服务国家深海战略,同步开发并形成“深海进入”、“深海探测”和“深海开发”装备谱系,为实现海底油气能源、可燃冰等资源开采打造利器。目前,集团每年拿出一百多亿资金投入研发,今后还将通过基金等方式募集社会资源,通过自主创新、自主立项一步一步向前走,主动作为,担起实现国家深海战略的责任。
走进“蛟龙号”诞生地4500米深潜器正总装
此前,“对话新国企·科技创新主力军”访谈在无锡“蛟龙号”的诞生地——中船重工第七〇二研究所举办。中船重工702所研究所所长何春荣、总工程师颜开,4500米载人深潜器总设计师胡震畅谈“蛟龙号的自主创新之路”。
据介绍,“蛟龙”号2012年夏在马里亚纳海沟下潜至7062米,标志着国国已具备载人到达全球99.8%以上的海底作业的能力。据透露,继蛟龙号后,中国第二部4500米载人潜水器正在中船重工702所进行总装,已全面应用国产化技术和装备。
何春荣与胡震接受访问时表示,7000米蛟龙号主要进行大洋勘探,而正在研制的4500载人潜水器则是进行深海科考,可以满足大部分深海科学研究。
中船重工董事长胡问鸣(右三)亲身进入“蛟龙号”考察,为蛟龙号远航壮行。(张真源摄)
何春荣所长谈到“蛟龙号”的研制艰辛历程,原来海底深潜器面临的难题与压力远甚“神舟飞船”,何春荣说:“深海开发极度困难,海水的压力是随着海的深度线性增加的,这就对潜水器的结构设计、结构材料都形成了巨大的挑战。”何春荣举例说,7000米载人潜水器承受的是700个大气压,即每一平方厘米的面积上,它的压力是700公斤,也就是说蛟龙号2.1米直径的载人舱球壳需要承受的压力相当于14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
潜水器在海底要经受住各种各样环境的考验,海水的阻力、海水温度的巨大差异等恶劣条件,这些都成为建造研制载人潜水器不同于其他空间资源运载工具的最大困难。“从1993年到2002年对这些基础性问题的研究,到2002年项目立项,再到2009年开始海试,2012年海试成功,我们创造了7062米作业潜水器的最大潜深纪录。”
蛟龙号系列未来将冲击万米深度
何春荣与胡震介绍,702所正在研制的4500米潜水器,全部采用国内的技术,国内的材料,国内的工艺,国内的装备,已进入研制最后阶段。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相比,新4500米载人潜水器更侧重工作性和实用性,用途更为广泛,可用于深海钻井平台维护、海底矿藏开采等多个领域。其研制成功后将批量化生产,形成系列,功能也将不断得到拓展。
此次“蛟龙号”四年后重返马里亚纳海沟进行深渊科学调查。目前,全球共有26条6500米深度以下的深渊海沟。马里亚纳海沟地处北太平洋西部海床,靠近关岛的马里亚纳群岛的东方,长2,550公里,宽约70公里,是全球海洋最深处,深度近11公里,如果能将珠穆朗玛峰--在地球上最高的山峰搬到马里亚纳海沟,那么其最高处离水面仍将超过1英里。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的地方被称为挑战者海渊。具体水深经准确测算为10911米,美、、俄、中、日等国家均采用无人探测仪向此极限冲刺。胡震表示,“蛟龙号”是载人深潜里程碑,下一步会向两头发展,面对大量应用的是3000米左右的,以后的油气勘探,资源开发,在南海区域是以后的发展重点。另外一端是尖端的科考需要,未来蛟龙系列还将向更深海区域进军——11000米的深度,包括科学考察、资源开发、救助打捞,或者是探险、观光旅游、电影拍摄等这方面会有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