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大陆 > 即时 >

长征七号实现全三维总装 将成中国主力火箭“接班人”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6-06-25

  

  “长七”火箭在发射区准备执行首次飞行任务 新华社

  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据大公网6月25日讯(记者张宝峰、何玫、通讯员安莉)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计划于6月25日至29日择机发射。航天科工二院研究员杨宇光此前表示,“长七”是中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将替代现役主要型号长征二号、三号、四号等。从载荷能力看,“长七”将是中国主力火箭“接班人”。在首飞前夕,大公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独家获悉,“长七”实现了“全三维”总装,这标誌茪什篧B载火箭科技的重大进步。/大公报记者张宝峰北京报道

  5月中旬,在航天一院首都航天机械公司总装事业部,几名工作人员围荂u长七”的二级箭体紧张有序地安装“增压导管”。但奇怪的是,他们手上都没有图纸。航天一院相关负责人告诉大公报,“长七”是“全三维”下厂的,工作人员根据“三维模型”就可以完成总装。以直观的三维模型取代二维图纸,既能减少重复劳动,又能提升产品质量和效率。

  三维科技降低“漏项”

  尚晓菁是负责型号调度的专员,对于“长七”这一升级前后的区别,他的体会最深刻。他説,原来用二维图纸,只能知道导管的大概位置,从图纸上也看不出导管的形状。然而,通过“三维模型”,他们就可以清楚看到导管的准确位置和走向,即使是没有安装经验的人,也可以了解完成安装后应该是什么样的。

  他还表示,二维图纸的出图週期比较长,如果型号产品的科技状态发生改变,会以更改单的形式下发到车间。一旦更改多了或更改资讯未能及时传达,很可能就会出现“漏项”。遇到这种情况,工作人员不仅需要返工,还会影响整个型号产品的进度。“三维模型”可以及时更改,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漏项”的可能性。

  新“神箭”可抵八级风

  一説起海风,很多人都会产生舒适惬意的联想。然而,对于“长七”来説,海南岛的“浅层风”却是一个重要的挑战。在气象学上,8级以上的风便达到“大风”级别。而每年8-11月,海南文昌发射场都会受到强热带风暴和颱风的“光顾”。

  航天一院“长七”火箭副总设计师程堂明告诉大公报,除文昌外,其他发射场都在内陆,风速随距地面高度的变化不大,但文昌发射场距地面五六十米的风速要远高于地面风速。地面感受到的是微风,火箭一级的地方可能就是“大风”了,这对火箭结构强度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不过作为新一代“神箭”,“长七”完全不惧这些。因为配备了“防风减载装置”,即使遇到8级大风,“长七”依旧可以全天候转场,其抗风能力完全超越现役火箭。

  虚拟科技 装配过程立奇功

  航天一院向大公报介绍,在“长七”装配过程,设计人员藉助虚拟实境(VR)科技,确保了火箭关键零部件一旦出现问题,都有安全可靠的维修方案。

  在“长七”一次动力系统试验中,设计人员发现需要更换管路,“长七”一级箭体装配时是水平摆放,在试车台上却是垂直襬放,两者操作流程完全不同。同时管路附近关键仪器设备多,稍有不慎就会对附近仪器设备造成影响。为了快速更换管路,设计人员迅速设计出一套新方案。

  但如何验证这个方案的合理性?这时,VR科技帮助了设计人员解围。他们对一级箭体用VR科技进行模拟,再通过佩戴“3D头盔显示器”及“位置跟踪设备”,身临其境地验证维修方案是否合理,操作人员也用同样方式进行了实景操作。

  最终从方案的设计到验证,设计人员只用了不到1天的时间。这使得在试车台上对“长七”一级箭体的管路进行更换时,可与其他工作同步开展,无需耗费额外时间单独进行此项工作,有力确保了试验进度不受影响。

  航天一院设计人员赵博告诉大公报,如果没有利用VR科技,虽然电脑也可以实现三维模型的虚拟维修,但不够真实,利用VR科技后,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得到验证。今后,他们还要把这项科技应用在火箭发射场虚拟训练、发射场总装流程预演中,可有效确保火箭的可靠性。

  “长七”拥有中国最可靠的全数码化火箭控制系统,以及专属的“脐带塔”,这些都标誌茪什篧B载火箭的研製科技迈出了一大步。

  大脑可靠 专属脐带省时间

  “长七”的控制系统是火箭的“大脑”。如何让这个大脑变得智慧、可靠,正是火箭控制系统团队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

  航天一院长征七号控制系统团队副总师宋徵宇表示,“长七”在总线控制方面採用了基于多馀度总线的全数码控制系统,智能化、资讯化程度高,适应能力强,功能覆盖更广,具有“易操作、快速发射”的特点,可靠性、入轨精度等均达国际领先水平。

  此外,为应对载人空间站高可靠要求,“长七”首次提出了全数码分佈式容错控制科技,大幅提升并实现可靠性指针0.998的控制系统。

  “长七”拥有专属的脐带塔。在准备飞天过程,脐带作为火箭加註管道、供气管道、空调管道及电缆等,向火箭源源不断地输送燃料、供气及调节体温。

  长征七号地面设备副主任设计师吴梦强表示,“长七”将首次在非内陆发射场执行发射任务,为此,设计人员专门设计了脐带塔。在科技阵地完成相关科技的验证和试验后,火箭转场过程中,脐带塔可以保证所有连接状态不变,到发射阵地后直接进行加註发射,缩短在火箭发射阵地的测试时间。

  图:游客需经安检才能进入发射中心参观 大公报记者何玫摄

  文昌航天中心日接待300游客

  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基地,距发射场不远处建有一座“文昌航天科普中心”,其中的“到访中心”是专门接待游客的。

  记者以游客身份出示身份证进行登记,并缴纳160元人民币后,即领到“航天科普暨爱国主义教育参观证”。在“到访中心”,游客需将手机、提包、揹包等随身物品寄存,随后在导游引领下通过安检,乘坐电动车抵达航天发射场。在发射场区域门口,还需进行復检,整个参观过程不允许拍照、摄像。

  据导游人员介绍,文昌航天到访中心于3月底开始试运营,共有8个讲解员,每天限定接待300人。除“到访中心”外,“文昌航天科普中心”计划增建体验火箭发射的4D电影馆、航天博物馆等设施。

  长七首飞后科普馆将开馆

  目前,游客只限参观发射场的外部区域。记者看到发射场内有帮助抗风抗压的天然滨海湿地,不远处的控制中心外观呈T字形,顶部是观景平台,便于观赏火箭发射;不远处2座火箭垂直总装测试厂房是发射场最高和最核心的部分。在厂房内已建设了一条游客观赏通道,待文昌发射场实现“首发”后,观赏通道将开放,供公众游览。

  距离火箭垂直总装测试厂房2.8公里安全范围外,矗立2座发射塔。500多吨重的火箭在垂直总装测试厂房中託运、躺吊、组装后,固定在巨型的火箭活动发射平台上,经轨道缓缓滑向发射架,由于需随时测试各种数据,因此火箭运送时间约需3小时,堪称“龟速”前进。发射塔距大海仅800米,如果发射时天气情况良好,游客就能在海滨看到火箭在海面上划出一道美丽的圆弧,景象十分壮观。

  在“长七”发射次日,落户文昌航天城的“航天科普馆”将开馆,以中国航天的发展歷程为主线,通过歷史资料和实物与模型,生动展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歷程。

 
 
 

    即时

    上海:给90后讲讲马克思 80后教师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