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7月25日讯(记者张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24日最新发布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6》(下称《报告》)指出,截止2015年底,综合反映人民币国际使用程度的量化指标RII(人民币国际化指数)由上一年的2.47上升到3.60,仅在美元、欧元、日圆、英镑之后。《报告》编委、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祚在该《报告》发布会上表示,“人民币有望在两年内超越日圆和英镑,成为仅次于美元和欧元的全球第三大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综合考虑人民币在贸易计价、国际金融计价与官方外汇储备的全球占比而计算得出,取值范围为0-100,如果RII数值不断变大,表明人民币发挥了更多国际货币职能,其国际化水平越来越高。2015年,人民币直接投资和境外贷款的大幅度增长,成为推动RII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最重要的因素。
美元上升欧元继续下跌
《报告》介绍,美国经济保持强劲复苏势头,美联储启动加息进程,美元大幅走强,推动美元国际化指数由上年54.17上升到54.97,美元国际货币地位再度回升。欧元区温和复苏,但是各成员国经济表现参差不齐,欧元持续贬值,挫伤了欧元国际信心,欧元国际化指数由上年24.69降低至23.71,欧元国际使用程度进一步下降。全球经济低迷、需求不足,致使日本经济略显疲软,但日圆避险货币特徵进一步强化,日圆国际化指数总体稳定至4.29。英国经济表现好于预期,贸易与投资增长较快,但是去年年底时因为“退欧公投”的临近,英国政治与经济形势越发不明朗,英镑汇率持续走低,英镑国际化指数由年初4.79降至4.53。
《报告》指出,2015年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实收6.19万亿元,同比增长126.74%;实付5.91万亿元,同比增长54.71%。结算收付比由2014年的1:1.40显着下降至2015年的1:0.96,首次出现人民币国际化以来跨境人民币实收低于实付的局面,反映套利性资本流入下降,人民币的收入与支付更加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