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大陆 > 即时 >

追寻范长江脚步 港学子甘肃行书陇原新篇章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6-07-28

  图:27日,范长江行动香港传媒学子甘肃行启动仪式在兰州举行 大公报记者肖刚摄

  大公网7月28日兰州讯(记者杨韶红、张宝峰、肖刚、刘俊海、李春燕、霍云云)7月27日,由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发起的“范长江行动─香港传媒学子甘肃行”在兰州启动,近20名香港学子将秉承范长江的精神,先后参访兰州、白银、平凉、庆阳等地,深入了解祖国内地的发展变化。甘肃省副省长、省外宣领导小组副组长夏红民现场向香港传媒学子参访团授旗。夏红民热情洋溢地欢迎香港学子来到甘肃重走范长江西北行的道路,并激励年轻一代的香港学子为国家繁荣贡献力量,写出优秀篇章。

  自1935年7月起,年仅26岁的大公报记者范长江奔赴中国西北采访。八十多年后的今天,在中国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过程中,地处“黄金腰带”位置的甘肃,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近20港生将实地采访

  2016年“范长江行动─香港传媒学子甘肃行”汇聚了包括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公开大学、香港树仁大学、香港恒生管理学院等香港高校近20名传媒学子,在未来十天的行程中,他们将与数名甘肃本地传媒学子一起,深入甘肃各地进行实地参访。

  本次甘肃行,香港学子将通过参观兰州环境能源交易中心、新生药业公司等,了解甘肃省域经济;通过探访景泰龙湾村、静宁县等,了解当地美丽乡村建设及精准扶贫情况;通过走访会宁红军会师纪念旧址、南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一步了解国家历史、增强民族认同;通过参观崆峒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岐伯中医药文化馆、白银火焰山国家矿山公园博物馆等,深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

  甘肃省副省长、省外宣领导小组副组长夏红民首先对香港学子来到甘肃重走范长江西北行的道路表示热烈欢迎,他希望年轻一代的香港学子继承范长江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国家的繁荣,为内地与香港的百姓都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写出优秀的篇章。

  行走纪录助港人认识甘肃

  参访团团长、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董事姜亚兵在启动仪式上表示,“范长江行动”令香港学子在实地采访中切实了解国家文化、历史及发展成就;同时通过专业的训练为未来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姜亚兵希望港生们珍惜难得机遇,像新闻前辈范长江那样,边行走边观察,边思考边写作,在陇原大地写出最新最美的篇章。

  香港公开大学学生李佳斌在代表港生发言时说,参加此次活动让他认识到因为先人的付出,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李佳斌说,期望香港学子们能用自己的文字帮助更多的香港人认识甘肃、认识祖国。

  出席启动仪式的还有中共甘肃省委网信办副主任王国强、甘肃省政府港澳办副主任张宝军、兰州文理学院党委书记史百战、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李惠民、兰州交通大学宣传部副部长赵金平、甘肃省公航旅集团副总经理李兴文、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甘肃记者站站长杨韶红等。

  港生视角大不同

  图:香港浸会大学蒋婷接受兰州当地媒体采访 大公报记者张琰清摄

  连续三年举行的“范长江行动─香港传媒学子甘肃行”在当地得到众多媒体的报道。27日,第二次参与报道活动启动仪式的香港商报甘肃办事处记者寇刚表示,该报已经连续两年报道活动,在当地的反馈很好。

  “我想引用原甘肃省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连辑去年说的话‘贫穷不是家丑’。在我看来,通过这个活动,香港媒体学子把他们亲眼目睹的真实情况写出来,这是一种痛定思痛的行为。因为在香港,他们不了解这边的情况,范长江行动的稿件可以让他们更好地了解真实的内地。”寇刚说,通过分析去年香港学子写的稿件,发现他们的写作视角与内地学子有很大的区别,更多地描写了内地的发展和变化。

  丝路明珠网记者岳彦慧发现,香港学子的稿件体现出他们的实地考察活动及对内地印象发生的变化,也帮助港人和外面的世界改变对甘肃的固有印象。

  中国兰州网王彦达表示,希望香港学子能够通过此次行动学习前人精神,如实报道甘肃兰州的发展;同时,如果能够跟踪报道西部的发展并与兰州情况形成对比,可加深境外读者对兰州和西北的关注了解。

  “一报定去向” 结缘80年

  80年前,《大公报》记者范长江在甘肃辗转多地,用笔尖镜头记录下沉寂已久的西北大地,震惊全国。80年后,“范长江行动─香港传媒学子甘肃行”27日再次从兰州出发,通过港传媒学子执笔躬行,向港人展现作为“一带一路”重要支点的甘肃新貌。

  1935年5月,范长江以《大公报》旅行记者的名义开始了西北之行。甘肃是他走过路段最长、区域最广、写过文章最多的地方,《岷山南北剿匪军事之现势》、《成兰纪行》以及《毛泽东过甘入陕之经过》、《陕北共魁─刘志丹生平》等刊发在《大公报》上的通讯,对当时西北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民族等问题以及红军长征的消息进行了如实的报道,之后由《大公报》结集出版的《中国的西北角》一书,对研究和了解西北具有重要文献价值。

  而这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1935年9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甘肃宕昌县哈达铺镇,在当地邮政代办所获得的一份《大公报》上得知陕北有红军和根据地的消息,毛泽东作出了到陕北去的重大战略决策,哈达铺因此成为决定红军长征命运的重要决策地之一,被称为红军长征途中的“加油站”和“转折点”,在当地也流传着“一张报纸定去向”的一段佳话。

    即时

    上海:给90后讲讲马克思 80后教师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