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大陆 > 即时 >

日民间团访华悼南京大屠杀 日青年心声:大屠杀不可恕

来源: 大公网 发布时间:2016-08-16

 

  “神户南京心连心会”第20次访华团向南京大屠杀遇难者默哀/大公报记者贺鹏飞摄

  大公网8月16日讯(记者 贺鹏飞)8月15日是日本战败投降71周年纪念日,40位日本民间人士专程来到中国,前往南京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下称纪念馆),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并呼吁日本政府正视侵略歷史,防止战争重现。

  这些日本民间人士由日本民间团体“神户南京心连心会”第20次访华团组织,到南京参访3天,其间将参观纪念馆、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并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交流,同时参加在纪念馆举行的“国际和平集会”活动。在纪念馆,访问团成员逐一向象徵和平的“紫金花女孩”铜像献花,并向南京大屠杀遇难者默哀,两位年轻成员代表访问团敬献花圈。

  侵华罪行日人所知有限

  “今天南京很炎热,身处夏天的我们很难想像79年前冬天的南京是什么样惨状。”访问团团长宫内阳子女士表示,从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佔南京,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这8年间南京人民遭受的暴行和苦难罄竹难书。

  她説,日本政府对战争责任和日本侵华期间所犯罪行,大多数日人所知有限,希望通过组织日本民众实地参访,让更多日本人知道歷史真相。

  每年8月15日,包括日本“铭心会.南京”友好访华团、日本长崎“日中友好希望之翼”访华团及日本“神户南京心连心会”访华团等海内外各界爱好和平人士,都会来到纪念馆举行纪念活动,参加和平集会。

  宫内阳子指出,每年8月15日日本各地也会举办各种形式纪念活动,呼吁反战与和平。她强调,现在日本确实有走向过去军国主义的动向,他们会尽自己所能阻止战争再次发生。

  访问团全体成员共同宣誓:吸取歷史教训,反对战争与暴力,防止悲剧重演,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努力奋斗。纪念馆副馆长王 伟民指,世界和平离不开亚洲,亚洲和平需要各方共同守护。

 

  图:访华团成员向“紫金花女孩”献花并向南京大屠杀遇难者表示哀悼 /大公报记者贺鹏飞摄 

  日青年心声:大屠杀不可恕

  “日军在南京不仅屠杀战俘,还屠杀很多平民,这是不可饶恕的。”这是日本青年中野飞华琉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后的一番话。

  中野飞华琉是日本关西学院大学大三年级学生,此次随同“神户南京心连心会”第20次访华团访问南京。今年21岁的他从一些书籍和影像资料知道南京大屠杀,慢慢开始了解南京大屠杀部分真相,由于日本国内研究限制,遂想到南京实地参访。在学校老师推荐下,他加入“神户南京心连心会”实现参访愿望。他説,通过这次实地参访,知道了更多歷史真相,获得很多在日本难以学到的知识,让他对战争与和平有更加深刻认识。

  与中野飞华琉同行访华的还有81岁日本老人上岛琢哉。71年前的8月15日,当时只有10岁的上岛琢哉和生活在九州的家人一起守在收音机前,紧张地等待日本天皇即将向全国发表的广播讲话。“当时很多人都很紧张,以为天皇要号召国民战争到底,没想到是宣布战败投降。”上岛琢哉忆述当年很多人听到战败投降消息后很高兴,因为终于不用再担惊受怕。受到当时日本国内教育影响,年轻的上岛琢哉自感无法接受日本战败投降,后来了解日军侵华真实歷史后,他的想法完全改变,最终成为坚定反战和平人士,希望中日两国能够和平相处。

  “九一八”85周年渖徵抗战史料

  据新华社报道,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日本无条件投降71周年,同时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九一八事变”爆发85周年,为缅怀先烈,以史为鑑,渖阳“九一八”歷史博物馆(下称博物馆)近日向全球徵集抗日战争时期文物史料。

  博物馆此次主要徵集的史料可分成三类,包括日本策划发动“九一八事变”前后的档案、祕密电报、军事要塞设计建筑图及甲级战犯罪行录等;东北军、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所使用过的武器装备等物品;中共中央、中共满洲省委、各级党政机关的通告、命令、文件等。博物馆馆长助理崔俊国称,希望丰富馆藏提升“九一八事变”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更深入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歷史。

  在成都建川博物馆有两张当年的老报纸,记录当年日本投降日情形,分别是中国的《大公报》和日本的《每日新闻》,发行日期是1945年8月15日。两张报纸都在头版头条用黑体大字报道当天日本投降新闻,区别明显的是,《大公报》的标题是《日本投降矣!》,并配发《注意善后救济工作》社论。《每日新闻》标题是《大东亚战终结》,馆方称,多年来日本一直对这段无可争议的歷史态度暧昧,《每日新闻》没有使用“投降”字眼,而是遮遮掩掩使用“终战”。

 
 

    即时

    上海:给90后讲讲马克思 80后教师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