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张宇燕在“二十国集团智库会议”上讲话资料图片
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据大公网8月30日讯(记者葛冲)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即将于下月初正式拉开大幕,这将是中国首次领衔全球经济治理顶层设计。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日前在京接受《大公报》专访时指出,创新将是引领和贯穿峰会始终的核心,预料峰会将制定创新增长蓝图,出炉鼓励创新的具体政策,并会在推动全球贸易和投资机制建设等重要领域建章立制,在G20体制、机制创新上迈出史无前例的关键一步,为世界长期增长开创新的动力,为解决当前经济金融困境拿出新的方案。
目前,G20杭州峰会筹备工作已进入倒计时,面对持续低迷的世界经济,作为东道国的中国将携手各国如何“对症下药”备受瞩目。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是G20系列配套活动之一T20(智库会议)的牵头机构,峰会前夕,该智库掌门人张宇燕坦言,目前世界格局已发生巨大变化,全球面临诸多紧迫挑战,需要各国协调政策,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同时防范下一次金融危机。
制度创新助要素有效配置
图:近日,以“沙绘G20”为主题的沙雕作品初现雏形 新华社
此次G20杭州峰会以“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主题,首次将“创新增长方式”列为重点议题。在今年5月北京举行的G20部长级专题会议上,各方强调,G20应致力于挖掘世界经济创新增长动力,支持中方倡议制定《G20创新增长蓝图》。张宇燕相信,该蓝图将赋予创新特别意义,将创新具体化,有望出炉鼓励创新的具体政策、量化创新指标等,特别是会把创新作为未来全球长期增长的根本因素之一。
张宇燕强调,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创新,同时还有制度创新,两者同样重要,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是长期增长的两大源泉。其中,制度创新解决的是要素的有效配置问题,要素有效配置后就可以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7月在上海闭幕的G20贸易部长会议通过了《G20全球投资指导原则》,批准《G20全球贸易增长战略》,强调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张宇燕指出,目前,全球双边和区域的投资协定达到3300多个,但却没有一个类似WTO式的多边投资机制;更令人担忧的是,国际贸易体系正呈现碎片化。中国作为主席国推动达成的上述G20制度创新方面的重要成果,有利于加强全球投资、贸易政策协调,促进全球投资增长,提升全球贸易水平。
张宇燕说,一个好机制设计能够激发创新潜力,提供正向激励,让资本更加自由在全球配置,使国际贸易投资体系更公平、合理、有效,进而推动资源有效配置,实现全球可持续、强劲、平衡发展。
在这位顶级智库掌门人看来,“创新、活力、联动、包容”这四大峰会主题要素中,创新是核心,活力、联动、包容与其息息相关,归根结底都可包含到创新之中,都是要提供正向激励,降低交易成本,让各方都受益。
发展议题将带入德国G20
同时,为了给世界经济增长营造更加公平合理的制度性环境,杭州峰会还计划推动G20制定追逃追赃高级别原则,设立反腐研究中心,制定反腐败2017-2018年行动计划。
此外,发展亦是今年峰会重要议题。张宇燕指出,发展亦与创新息息相关,预料中国将强调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包容性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据悉,峰会将首次将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首次围绕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行动计划。张宇燕相信,发展议题将带入明年德国G20峰会。
加强宏观协调助经济复苏
图:G20杭州峰会将于九月初举行。图为杭州滨江区一处G20主题花坛 新华社
目前,全球正面临着经济复苏严重乏力,世界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债务空前高企、劳动生产率增速创历史新低等挑战,张宇燕指出,各国要加强宏观政策的协调合作以应对挑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今年的经济增长最新预测仅为3.1%。张宇燕表示,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几乎已用尽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利率保持如此之低,保持时间如此之长的条件下,全球经济增长仍严重疲软,反映出人们对世界经济增长没有信心。
张宇燕认为,人们没有信心不是空穴来风,第一个基本事实就是史上空前的全球债务高企。其次,过去几年间,劳动生产率增速比历史的平均值要低很多。他指出,决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两大关键因素是技术创新和资源配置,但目前技术创新还在蓄势待发,资源错配且效率低下。
张宇燕还表示,在债务高企的大背景下,目前各个国家的宏观政策运用的空间正变得越来越狭小。现在,德国和日本准备金率都是负的,美国的实际利率也是负的。在实际利率是负的情况,人们都去借钱,但借钱后又不去投资实体经济,而是在资产资本市场上转悠,导致资产价格膨胀,股市、楼市呼呼上涨,形成资源错配。
同时,全球贸易增速已连续几年低于经济增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并和上升的民粹主义结合到一起,成为反对自由贸易的生力军。其中,英国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提供的全球贸易预警指,美国是限制自由贸易的头号国家。从2008年到2016年,美国对其他国家总共采取了600多项歧视性措施。
此外,一些主要经济体更关心自身经济发展,不是特别关心别国反应,货币政策分化,互相踩脚,美联储在加息,但日本和欧洲仍在注入流动性,这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张宇燕指出,上述全球性问题,已不是一两个国家单枪匹马所能够解决的,迫切需要各个国家协调合作,特别加强主要经济体间宏观政策的沟通与协调,避免溢出效应和回荡效应,相信杭州峰会将为此做出重要贡献。
向全球长期增长机制转化
作为全球治理的最重要平台,G20未来建设与发展一直备受各方关注。从G20成立之初便关注其发展的张宇燕指出,G20未来应进一步加具有自身特色的强机制化建设。
张宇燕说,G20最初建立的目的是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目前,金融、贸易、投资等全球治理重要议题均在G20平台讨论。他认为,G20正在从危机驱动型向全球长期增长机制转化,杭州峰会将成为G20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化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中方今年积极推动G20贸易投资工作组的磋商,并与各方就每年定期举办贸易部长会议取得重要共识。张宇燕说,“这是中国作为主席国,将G20机制化建设向前推进的又一大步,这就意味着工作组相关人员每年要见面三到四次,对具体问题进行磋商、会谈与评估,从而推动全球贸易与投资体系发展。”
张宇燕认为,G20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最重要平台。他指出,目前世界格局已悄然发生了变化。今天,中国的GDP已经是日本的两倍多,而且2015年中国出口跃居全球第一,这些有利于中国在G20中发挥更大作用。
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智力支持
在张宇燕社科院十五楼不大的办公室里,最多的就是书架和书。张宇燕说,“我愿意读书,愿意思考,愿意提问,愿意体会”。对于自己的工作,他深有感触地表示,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离不开中国,外部世界对中国的发展影响是非常大,中国要和外部世界打交道,就需要
了解外部世界,而他的工作,就是为国家的政策制定者们提供智力支持。
张宇燕曾参与和主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他说,要为国家决策提供智力支持,既要考虑到国家利益,还要考虑到整个人类的利益,要在其中找一个非常好的平衡点。
作为世界经济政治领域的权威专家,张宇燕经常受到各方热捧,面对喧嚣名利,他始终保持着一颗清醒的头脑。他时常提醒自己,要真正让自己冷下来,然后才能够静下心来去认认真真地研究一个问题或一个领域。他说,作为一个学者,真正安身立命的是学术著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