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大陆 > 即时 >

观察:“老赖”们的“好日子”到头了

来源: 大公网 发布时间:2016-09-27

 大公网9月26日讯 (记者 葛冲)过去多年间,在内地,一直有一群人,被称为“老赖”。他们一边欠债不还,一边继续向银行贷款、注册新企业、购地买房住豪宅,出境旅游,奢侈消费……在这些人眼里,诚信只是要求他人的信条、语言上的游戏、小圈子里的行事规则,而失信才是“社会常态”。不过,现在,随着一项项政策制度的出台与完善,“老赖”已经成了“秋后的蚂蚱,蹦达不了几天了!”他们欠债失信但却“歌照唱,舞照跳”的“好日子”马上就要到头了。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出台意见,推出100多项具体惩戒措施,从多部门、多行业、多领域、多手段入手,全方位惩戒失信被执行人惩戒网络,最大限度挤压“老赖”的活动空间,让其“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与过去相比,除了在入党及担任公职方面的限制,意见还新增了对失信被执行人限制发行公司债券和股票等诸多具体惩戒措施,并专门规定了惩戒措施的落实途径,突出强调增强法院执行查控能力。

  多年来,信用缺失,一直是内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的“软肋”。由于社会信用体系的缺失,社会上四处弥漫着信任危机。买东西的时候,人们担心上当受骗;在人际交往中,人们要时时“提防”,小心被“宰”。信用体系的缺失,不仅损害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也增加了交易成本和经济风险,限制了市场活力,危害了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经济的长远发展。

  而反观发达国家,在英国,考试不及格还有其它许多可以补救的办法,但一次学术造假或者抄袭,却可使人诚信尽失导致学业无法继续。在美国,曾经举足轻重的安然公司,就因为财务造假,而轰然倒下。显然,在全球化的今天,不诚信,未来只会让中国制造、中国产品甚至中国人,在讲究诚信的全球化经济当中路越走越窄。

  技术、人才、资金可以引进,唯独诚信不能引进,只能靠自身发展和积累。失信既违背中国传统美德,又践踏法律权威。内地一系列惩戒失信措施的出炉,无疑符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构筑诚实守信的经济社会环境。相信不久的将来,失信的“老赖”们将真正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而诚实守信的企业和个人,将迎来崭新的春天。

    即时

    上海:给90后讲讲马克思 80后教师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