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玉凯认为,“从严治党”要真正落到实处,最重要的就是要解决“关键少数”的问题。图为六中全会会议场面。 资料图片
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11月5日讯(记者顾宝军 北京报道)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向大公报解读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关键少数”是全会的最大亮点。他表示,针对“关键少数”高级干部提出的具体规定,不只是笼统的概念,而是完全可以操作和实施的。这位权威认为,要落实六中全会出台的规则和条例,关键还在于落实,他建议至少应出台三个具体的配套措施,包括高级领导干部财产公示、在高层落实官邸制、领导干部待遇透明化和合理化。”
汪玉凯指出,是次六中全会亮点较多,整体看是将“从严治党”从一个概念变成一个有具体和实际重要举措的过程。“‘从严治党’是中共建党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转折点,进一步总结了过去思想涣散、政治涣散、纪律涣散的教训。十八大之后,有大约一百万党员犯事,数量惊人,说明党内存在问题非常严重,个人腐败,制度腐败,社会腐败,腐败几乎涉及各个方面,六中全会所出台的系列举措,是对过去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也是执政党对腐败泛滥做出的深刻反思。”
5月17日,党员干部在福州反腐倡廉警示教育中心接受警示教育。新华社
腐败滥权主要为各级领导
谈及十八大六中全会亮点,汪玉凯认为,“关键少数”是最重要的亮点。“‘从严治党’要真正落到实处,最重要的就是要解决‘关键少数’的问题,过去腐败、滥用权力最主要的不是普通党员,普通党员的影响范围也很小,只在局部范围之内,真正造成影响的还是各级领导。”这位专家说,六中全会公报用到三个关键词:“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关键”是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重点、关键到特别,是递进的,口子也逐步缩小到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真正的‘关键少数’上来,这个过程完全符合当下的腐败倾向,这个‘关键少数’也不是中央随意捏造出来的,是根据反腐事实得出来的必然结论。”
这位权威强调,如果不能解决各级党政机关、党政领导,高层领导干部,特别是中央委员以上的“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问题,那么中国执政党的威信及公众的认可度,中国的经济社会事业的有序推进都有可能变成泡影。
重大举措针对“关键少数”
汪玉凯指出,六中全会许多重大举措都是针对“关键少数”提出来的,比如党内政治生活方面构建清廉政治,首先把好“关键少数”,最高领导人必须严格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要带头执行廉洁自律准则;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管理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禁止领导干部家属亲友插手领导干部职权范围内的工作、插手人事安排;不得有不受政治生活约束的特殊党员,特殊组织等。“这些都是针对‘关键少数’开出的具体药方,这些具体规定也不是过去的笼统概念,是完全可以操作的。”
汪玉凯就此提出,要让六中全会通过的准则和条例落到实处,至少应该出台三个配套举措:
1、领导干部尤其是“关键少数”领导干部的个人财产对社会公开,并应该从最高层开始,从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委员带头开始;
2、在高层领导干部中具体落实和推进官邸制;
3、进一步清理党政领导干部和离退休干部生活待遇,并向社会公开透明,取消不合理的待遇,保留正常待遇。“如果这三个层面在‘关键少数’领导干部中实施,整个‘从严治党’才有可能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