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4月1日讯(记者周琳)内地第三批7地自贸区落地。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在3月31日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3年多来,自贸区深耕国家战略的任务依然不变。辽宁、浙江、河南、湖北、四川、陕西和重庆7地自贸区,将对接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在试点内容上做出差异化安排。同时,7地自贸区将继续促进内地与港澳经济的深度发展,深化两岸经济合作。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覆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并分别印发总体方案。参照上海等现有自贸试验区,新自贸试验区主要依托发展基础较好的国家级新区、园区设立,每个包含3个片区,面积在120平方公里内。
中国11个自贸试验区已经从沿海最发达、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向东北、内陆地区延展,涵盖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重大主题。与此前上海、广东、福建、天津自贸区综合性改革不同,新增的第三批七个自贸区打出更具地方特色的“改革牌”。“在整体方案设计里面,我们都考虑到它的差异化。”王受文介绍,辽宁省将重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浙江省主要推动大宗商品贸易自由化;河南省着力建设“一带一路”综合交通枢纽;重庆、四川、陕西三个自贸区则深耕西部城市开放力度,实现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这些不同的自贸试验区试点各具特色,为的也是在全国能够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港商开拓中西部机遇
广东自贸区已为香港经济提供良好发展。是次新增的七个自贸区,在王受文看来将继续促进内地与港澳经济的深度发展。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对大公报表示,港澳经济不仅仅在于珠三角、粤港澳的合作,它的发展更多依托于国家对外开放水平,依托于“一带一路”开展。“未来很多资源要向中西部发展,香港商人要捷足远登。”白明指出,过去中西部不发展是受制于物流不发达,人员素质不高,开放理念不强,但现在大为改观,不亚于沿海地区。此番中西部自贸区新增后,将给予香港投资者资源优化配置的机会。
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石良平分析认为,中国进入更加细分自贸时代。未来中国自贸区版图将形成“1+3+N”的模式。“1”即上海自贸试验区,对应各领域、全方位改革试验;“3”即天津、广东、福建三大自贸区,分别对应东北亚和港澳及台湾进行针对性试验;“N”即目前新增的7个自贸试验区和未来可能继续加入中国自贸区大家庭的成员,应对“一带一路”等更具体的战略内容。
同日,中国官方对外公布《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计划将上海自贸试验区建成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桥头堡。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周波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后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将更注重“系统集成”,健全投资管理体系、贸易监管服务体系、金融服务体系和政府管理体系;将探索大部门制,以适应物联网时代跨界融合、垂直细分、共享经济发展的需要。
对接“一带一路”促中西部崛起
【大公报讯】记者周琳北京报道:第三批自贸区省市中,除辽宁和浙江外全属中西部省市。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对此次新增范围解释称,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主要考虑是要服务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并与“一带一路”战略等对接。
重庆自贸区将通过平台建设和通道建设来强调区位优势,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通过完善航空铁路内陆港的开放平台、渝新欧班列向西与沿线国家,黄金水道向东促进长江经济带与丝绸之路协同发展,探索多式联运物流体系。四川省副省长王宁称,四川将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把对外开放放在更重要位置,着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体系建设。到去年底,全省对外大通道建成28条。
作为西北地区唯一获批自贸区的省份,陕西有其独特优势。从自贸区整体方案可看出,陕西发展目标是经过3到5年改革探索,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创新体系,营造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