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日内瓦7月27日电 (记者 任彦)世界贸易组织总理事会7月26日在日内瓦举行年内第三次会议。美国常驻世贸组织大使谢伊根据美方会前提交的文件对中国经济模式进行无端指责,中国常驻世贸组织大使张向晨全面回应,严正驳斥。
世贸组织总理事会是世贸组织在日内瓦的最高级别决策机构,定期举行会议,履行世贸组织职能。总理事会由世贸组织成员常驻世贸组织代表团大使或大使级代表组成,有权代表每两年举行一次的世贸组织部长会议行使职能。
本次总理事会会议为期两天,共有10项议程,其中第六项议程是讨论美国在会前提交的一份关于中国经济模式看法的文件,题为《中国贸易破坏性的经济模式》。谢伊在会上围绕这份文件进行了阐述,他说,“在我们向本次会议提交的文件中,我们关注中国的经济模式,该模式已被证明特别具有贸易破坏性。”他认为,“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并没有朝向全面执行以市场为导向的政策和做法。事实恰恰相反,国家在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增强。”
张向晨在随后长达半个小时的发言中不仅回应了美方代表的发言,而且针对美方文件做了法理性评析。他说,“谢伊大使刚才使用了‘中国经济的非市场性质’的概念,然而翻遍世贸规则,我们找不到所谓‘市场经济’的定义。世界上也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市场经济’标准。世贸规则没有赋予任何成员以这样特殊的权利,把自己的经济模式作为‘市场经济’的样板,一旦有哪个国家不肯照搬,就是‘非市场经济’。如果说‘非市场经济’这个议题还有什么意义的话,就是它再次提醒我们,还有成员,包括美国,不顾世贸规则和自身承诺,根据国内法的所谓‘市场经济’标准,在反倾销调查中对其他成员使用‘替代国’做法。”
一份文件如果脚注有问题,论据就靠不住,论点就值得怀疑。美方文件第一部分第1.3段称中国限制市场力量发挥作用,其依据是脚注2的中国《物权法》,而《物权法》明明规定“支持、鼓励、引导”非公有制发展。可在美方眼里,“支持、鼓励、引导”却等同于打压、限制和干扰。文件第三部分“非互惠和封闭的市场”这一节三段文字竟然没有一个脚注。
“我想可能是不太好找吧,与此结论相反的脚注却很容易找,我忍不住想帮忙提供几个。”张向晨说,201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4%。中国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刚刚向总理事会提交的《中国与世贸组织白皮书》中随处可见。还有,谢伊大使担任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副主席时联合签署的委员会2013年度报告指出,“中国航空航天、汽车工业和农产品等行业的需求增长支撑了美国出口”。如果中国是一个非互惠和封闭的市场,美国产品是怎么进去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