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爱萍将军之子参观陈列馆。

张爱萍与群众在一起情景雕塑。
核心提示
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消息 1965年,张爱萍上将曾在邗江方巷大队开展社教蹲点工作,留下佳话。昨天,“张爱萍在方巷”史料陈列馆提升工程完成,陈列馆正式对外开放,张爱萍将军在方巷的工作和生活经历通过老照片、老物件及场景得以真实再现。
蹲点社教8个月,打造“方巷经验”
据介绍,张爱萍将军于1965年9月2日至1966年4月27日在方巷公社方巷大队开展社教蹲点工作。在方巷期间,他率先垂范,生活上极其简朴,工作上要求严格,一身旧军装、一个绿挎包,走遍了方巷的田野村庄。他心系一方发展,带头植树造林,帮助兴修水利,倡导发展农副业,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呈现新气象。他关心群众疾苦,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与12个生产队的百姓建立了深厚感情。他大兴学习之风,不仅创作了大量诗歌、摄影和书法作品,还亲自编撰《学习毛主席著作识千字》,帮助农民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其打造的“方巷经验”成为当时全国学习的典型。
在扬州期间,张爱萍将军一家和方巷人民结下了深厚感情。多年来,他们多次询问情况、给予帮助,为方巷和邗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和支持。
近年来,方巷镇利用张爱萍在方巷的社教蹲点住处,打造“张爱萍在方巷”史料陈列馆。2013年4月,“张爱萍在方巷”史料陈列馆一期工程正式建成。2014年9月,相关部门又实施了陈列馆二期工程,进一步改造周边环境和硬件设施,将征集到的图片和实物丰富陈展。
老照片老物件还原张爱萍的方巷生活
昨天上午,提升后的“张爱萍在方巷”史料陈列馆正式对外开放。目前,陈列馆占地约3500平方米,陈列图片600余张、实物上百件,已成为集廉政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重要基地,并成为扬州文化博览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走进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张爱萍将军和群众一起劳动”的情景雕塑,两名老百姓和拿着铁锹的张爱萍将军进行交流。另一侧墙面上,则书写着张爱萍将军在方巷社教蹲点期间的经典代表作《红日照方巷》。整个陈列馆由五部分组成,分别为公仆情怀、求真务实、清廉风骨、居安思危和情系方巷,通过图文并茂的介绍,搭建的当时老百姓的劳动、生活场景,以及老照片、老物件,向参观者讲述张爱萍将军在方巷八个月时间内的主要事迹。展厅最后,用沙盘展示了“张爱萍在方巷主要事迹分布示意”,而电视艺术片《张爱萍在方巷》也在陈列馆内循环播放。
据介绍,陈列馆东侧是张爱萍将军在方巷办公和住宿的房间,还是当年的模样。正对门口是个简单的书橱,里面靠墙放置着带有时代烙印的办公桌和方桌,桌上摆设了老式电话机、煤油灯和笔墨等,最里面是一张床,参观者宛若穿越时空的隧道,看到了张爱萍当年在方巷工作、生活的场景。
目前,“张爱萍在方巷”史料陈列馆工作日正常开放,周末和节假日参观的市民需提前与方巷镇文化站预约,团体预约电话为87384643,个人临时参观可联系方先生(13390613926)。
将军后人感谢扬州人民记录真实历史
昨天,张爱萍将军的长子、原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炮副司令员张翔,以及侄子、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四川人物专委会主任张涛也来到开馆仪式现场。漫步史料陈列馆内,父亲曾使用过的老物件,以及珍贵老照片让张翔倍感亲切,他连连感慨,“今天见到了许多与父母有着50年交情的老朋友,感谢扬州人民留下了这段珍贵的历史。”
“五年前我曾来过一次方巷,当时这个陈列馆已有了雏形。”张翔说,如今再来,一座承载着历史的陈列馆已全新屹立在眼前。张翔指着展厅内一封张爱萍将军与方巷人民的交流信件,对今年68岁的村民许吉凤说,“这封是写给你的。”许吉凤连连点头。原来当时许吉凤请张爱萍将军帮忙购买农用拖拉机,张爱萍回信关心方巷村民的生活近况,并帮助许吉凤在如皋购买了三台拖拉机。
“当年的历史在陈列馆内被真实记录,这是老一代共产党员带领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历史。”张翔说,这段历史既是对父母的怀念,也为后人继续奋斗发展提供经验。参观结束,张翔还为史料陈列馆题字:“方巷红旗永不落”、“清风扬州”。通讯员方萱本报记者孔茜
原标题: 张爱萍史料陈列馆昨开馆 50年前珍贵历史真实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