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新华报业网报道,专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实现暑假梦想的扬州“小候鸟之家”夏令营,14日在该市国防园开营。“小候鸟”和城市里的小伙伴一起玩游戏、学知识,收获成长,过一个健康快乐的暑假。看到新华报业网上一张张孩子们的笑脸,真让人高兴。
扬州这种做法,非常好,也很及时。每到漫长的暑假,总会有许多留守儿童从乡村来到城市,与久别的父母团聚,他们被称为“小候鸟”。他们人数不少,如南京现有170多万外来务工人员,今年,已有一万多名留守儿童来南京过暑假。这些孩子虽然人在城市,也来到父母身边,可父母大都忙于工作,养家活口。城市环境和人对孩子也是陌生的,甚至不安或畏惧的。“小候鸟”常常偏居一偶,做做作业,打发时光,本该新奇快乐的进城日子无奈又变成了易地的“二次留守”,这与孩子们心中对“城市暑假”的精彩描述和热情向往相去甚远。也与城市孩子丰富多彩的假期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情况年复一年,想起来就让人心痛。
实际上,像扬州这样举办“小候鸟之家”夏令营的做法,各地都有,如13日,南京协作举办的“流动儿童公益夏令营”也开营了。但总的来说,这种零零碎碎或三瓜两枣的做法很不够,没有形成规模和气势,城市各方能做没做的事还很多。比如,电影院和剧场为何不能拿出一些白天场次免费或一元票价专场招待“小候鸟”?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和公园为何不能组织更多的专场活动?当地的学校、各类教育机构和教育主管部门为何不能多组织安排一些“小候鸟”与当地同学的联谊活动?包括一些大型商场在内的企业为何不能为这些孩子的活动多出些赞助和提供便利?以前,我们羡慕美国人每逢假期,把孩子往shopping mall一扔就不管了,那时我们没有,现在有了,也够气派,就要发挥作用。
还有外来务工人员的雇主或单位为何不能将心比心,为孩子父母放几天假或多安排一些空余时间,让孩子的父母陪他们玩玩?
应该说,现在我们做这些事,不缺资源,也不缺钱,更不缺志愿者。关键还是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如何看待“小候鸟”和他们的爸妈,有什么样的共识,如果城市各界对外来务工人员对城市的贡献和重要性有足够的认可和铭记,对他们有很好的尊重和理解,就能把他们的孩子进城看成是来度假的亲戚家的娃娃,接待自然就热情周到了,也会想方设法让孩子们玩得高兴,让他们的父母放心,让城市给他们留下一个好印象。想想青奥会时,我们下那么大力气让各国洋娃娃玩得那么happy,现在,其实只要用当时投入的一点点,大概就能让许多“小候鸟”乐翻天了吧?暑假还有时日,城市要赶快蹲下来,张开双臂去拥抱“小候鸟”,说白了,“二次留守”是一座城的无情、冷漠、无能和羞辱。不是吗?
原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