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档案
王星南,91岁,阜宁县喻口村人,18岁参军,投至黄克诚部下,主要负责黄金保管工作。
图为王星南奶奶在讲述自己的抗战经历。
报名参军一点也不害怕
就是抱着死的决心去的
“说实话,当时根本什么都不懂,心里就想着要去打日本鬼子。”当记者问道为什么要去参军时,王星南紧攥着拳头激动地说,她亲眼看见日本人用刺刀戳在小孩肚子上,那么一点点大的小孩,被挑在刺刀上,哇哇直哭,还有村里七八十岁的老太太,被日本人当街侮辱。她眼眶中噙着泪水,说话的声音有些颤抖,老人家不禁擦起了眼泪,很长时间说不出话来。当时目睹一切的王星南才十几岁,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日本人的暴行一直植根在她的脑海中,那尘封的回忆,每唤醒一次,带来的都是深深的痛楚。
“只要看到日本人来了,大家就开始跑,各处逃窜,有时候我就躲在草堆里,有时候和大家一起就躲在路边。日本鬼子拿着抢,从坡上往下扫射,我们就依次躺在路边,下一个人的头埋在上一个人的身体里,好挡住头,这样日本人从坡上往下看就只能看到一条杠,看不出是人,看不到人他们就走了,我们就死里逃生了。”王星南边说边比划着,紧张之情溢于言表。
日本侵略者在我国烧杀抢掠,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据王奶奶回忆,当时喻口镇有许多儿童团、宣传队在宣传抗日,很多青年人经常三五成群地参加到抗战队伍中。“恨啊,特别恨。日本鬼子蹂躏中国人,人民群众是人人痛恨啊。”王星南清楚地记得参军那天是正月初二,她吃了一碗象征着团圆的汤圆,然后就走出家门投身新四军三师黄克诚的部队。“当时一点都不害怕,打仗就是抱着死的决心去的,就想着要和日本鬼子拼命。”说到这话老人眼神中透露出从军时勇敢、坚毅的目光。
早上还一起吃饭
中午人就没回来
“那时候在部队里女同志很少,女兵在从军生活中极不方便,晚上等男兵都睡着了,我们才能到小河边,用草沾点水擦擦,身上都长虱子了,一掐就是好多虱子血。”王星南摇了摇头说,实在没办法了,有时候就用酒在头上揉揉解痒。王奶奶摇了摇头,“我记得有一天晚上睡觉,其他都是男的,就我一个女同志,我就裹着被子一个人睡在旁边,半夜里就觉身上黏黏的,一开始由于太累了,也就不管,继续睡,后来实在是难受,起来一看,这么粗一条大蛇就在我的被子里。”王奶奶两手比划出一个圈,脸上露出惊恐的表情。
王星南说,军中生活,男女不便倒不是最痛苦的,最痛苦的是不知道自己能活到哪一刻,不知道战友下一刻是不是还在身边。“有时候,早上吃饭,一个班10个人还是全的,到了吃午饭的时候,可能就剩了两三个人了,还有的班,连一个人都没有了!”老人家叹了口气,言语里是深深的叹息。
许多年轻的战友,把他们的鲜血和生命都洒在了这片土地。“一天晚上,我们在滨海县的一处海边开会,就亮着一盏煤油灯,刚开始的时候外面没有一点声响,突然,敌人就到了我们门口。”王星南回忆道,4把枪直对着屋子里,把门堵住了,大家都觉得逃不过了,就在这时,也不知道是谁,‘啪’的一声就把煤油灯打熄了,屋子里黑乎乎一片,接着就有人大喊‘快冲出去,冲出去就是胜利’,当时大家都往外面冲,30多个人,但还是有4个战友没能冲出屋子,牺牲了。
战火纷飞的年代,牺牲是常有的事,和战友的每一次相见,都可能是最后一面;和战友的每一次对话,都可能是最后的问候。有一次在射阳县盐东镇,一发日军的炮弹就在王星南面前爆炸了,她被活埋到了土里,战友看见了,就大喊“不得了了!小王被埋了!”幸亏战友及时将她挖了出来,“否则我也活不到现在了。”
黄金绑身上一两年
干什么都不能离身
部队女同志原本就很少,一般都担任物资保管员、卫生员。“认识字的,有点文化水平的就被派去当保管员。”王星南诉说着过往,还有些自豪。据了解,她的父亲是一位私塾先生,从小王星南就跟着父亲学认字,说到童年的经历,王星南的心情平缓了许多,“之后我就当上了黄金保管员。”
“由于当时部队没有固定驻地,一些财物必须由保管员随身携带。”王星南说,当时金子绑在身上特别难受,尤其是小金砖,睡觉都硌得慌,也不能拿下来。那些都是战友们缴获的金子,用粗洋布做成子弹袋的样子,然后把小金子一个一个插进去,封口盖章,再把袋子捆在人身上。王星南一边说一边向记者演示着,“那金子啊,我一绑就绑了一两年。一直到组织将金子收回为止。”
1944年,原阜东县政府还颁给了王星南“女中英雄”的锦旗。王星南告诉记者,她有兄弟姐妹6人,哥哥在她之前就参军了,后随军北上,到北京工作,兄妹一直没什么联系。“过去不像现在,通信不发达,和哥哥几乎没有联系的。”然而在抗战结束,百万大军渡江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被派去拨粮,在镇江,竟偶遇到了多年失去联系的哥哥。当时王奶奶的哥哥恰巧担任苏北区党委运粮站站长。经历了战火硝烟,经历了生离死别,兄妹重逢,无限感慨,“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采访手记
采访中,王星南奶奶一直说:“牺牲的战友们没有享过一天福,福都给我们享了。”言语中处处透出对战友的思念,今年已经91岁的王星南回忆过往,经历了太多的生离死别,无限感慨。
老人年事已高,生活需要他人照料,但一说到过去的经历,她就充满了精神。记者从老人言语中仿佛看到了她刚从军时巾帼不让须眉的精气神,而一说到牺牲的战友,激动之处她老泪纵横,仿佛又看到了她从军岁月中的太多酸甜苦辣,战友之间的感情不受于时空的限制,韵味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