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消息:农村农房重建档案、城镇住房重建档案、铜头引水工程、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市社会儿童福利中心项目档案……7月21日,谈起灾后重建项目档案,市档案局局长于冀川指着现场一卷卷整理完毕、排列整齐的档案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已检查指导市本级和8个区县146个单位,356个项目,督促整改15个,培训项目档案管理人员1000余人。
今年以来,市档案局不断探索档案工作发展的新路子,主动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中心任务,严格依法行政。从3月份开始,围绕灾后重建档案工作,市档案局在全市开展灾后重建档案工作督查,以点带面,强化全社会档案意识,提升全市档案工作的整体水平。档案工作的创新开展和主动服务意识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重视和肯定。市委主要领导要求相关部门配合,做到“全程留痕,有档可查”。
石棉县“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重建项目档案督查工作现场
培训指导
规范重建档案管理
“我们建立‘两到场’的指导机制,强化档案管理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 市档案局副局长宋力介绍,市档案局班子一直高度重视灾后重建项目档案工作,“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启动之初,市档案局就深入市本级、各县区和重建项目现场进行指导。从开工初期的档案人员落实、工作机制的建立到开工后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保护,有力地推进项目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
灾后恢复重建启动以来,市档案局针对档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深入一线进行培训。2014年初,市档案局对全市灾后重建项目档案进行了统一培训,专门邀请了省档案局专家前来授课。2015年,培训工作从大范围的培训转变为有针对性地以会代训。“从6月10日开始,我们先后对全市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主管部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开展系统培训,这项工作一直要持续到7月30日。”宋力说,培训采取分行业、分系统、针对性的培训方式,深入到系统、区县、项目单位。
“之前档案内容五花八门,通过培训,农房重建户的档案都统一规范了,并且内容非常详实。”宋力说。
联合督查
确保管理力度不松
灾后恢复重建档案涉及面广,影响大,是近两年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光靠档案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和相关部门重视和主动配合。”于冀川说。从今年2月开始,市重建委、市档案局、市发改委、市住建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再次联合深入重建一线,将人员分成2个组,分别对市本级和区县灾后重建项目档案开展了密集检查,从开工初期的档案人员落实、工作机制的建立到开工后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保护抓起,有力地推进项目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推动全市灾后重建项目档案工作依法有序开展。
“我们对一些存在问题较多的单位进行执法检查,并限期进行整改,通过联合督查确保重建项目档案管理更加规范和安全。”于冀川说,2个月的联合督查,他几乎跑遍了所有的重建现场,对一些问题较大的单位进行整改、回访,效果非常明显。
在整改督查后的项目现场,“你看,这是归档文件材料,那是竣工图和照片、声像及电子文件等,这些都要与纸质文件一一对应,并有规范的文字说明。这些内容大家一看清清楚楚,不用太费劲就全弄明白了。”通过督查、整改、指导后的项目档案文字和影像资料齐全,整个档案一目了然,非常清晰。”宋力说。
示范带动
档案管理全面推进
“一说档案,大家可能都懂,但真正要把一个重建项目档案收集完整,就是一件非常繁琐的事情。” 市档案局机关书记陈杰说,为了确保重建项目档案管理详实、完整,关键是要让大家有一个具体的参照物。
“以点带面推进重建项目档案收集工作是我们主要的工作方式。”天全县档案局副局长张开敏介绍,天全县首先对县工会办公楼项目和县文化馆项目档案进行整理、归档,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业主单位将项目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纳入设计、施工、监理合同管理;将档案管理工作与项目建设工作有机结合、同步管理,将档案验收工作与工程中间验收、交工验收同步进行,推进档案管理规范化。
汉源县从农房重建档案抓起,县档案局由副局长李洪召带领业务人员,深入乡村,逐步完善了对受灾农户重建申请、户口本复印件或家庭人口登记认定表、群众评议是否符合重建和重建补助标准的记录、补助标准公示照片、乡镇对建房补助标准的审核表、县民政局对家庭信息的审批表、低保户证明等的收集建档工作。“从档案中随便抽出一个农房重建档案,里面仅前期档案资料就达到了10多项,非常完整地记录了农房重建的整个过程和建设进度。”县档案局局长王平介绍。
名山区坚守灾后重建“六位一体”工作底线,“每一个月就组织人员对重建项目进行一次检查,全区20个乡镇、32个区级部门308个灾后重建项目都扫了二至三遍。”区档案局局长张光伟说。
在灾后重建项目档案管理中,市档案系统工作人员深入重建一线,确保了灾后重建项目档案管理更加详实、安全,为全市灾后重建项目的全面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