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大陆 > 地方 >

鹰城小记者与湛河甜蜜“约会”

来源: 平顶山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5-07-29

小记者在湛河源头采访。 平顶山新闻网记者 王尧 摄

    市湛河治理工作指挥部专家借助沙盘为小记者介绍工程最新进展。平顶山新闻网记者 王尧 摄

    小记者在大香山路立交桥下的湛河综合治理工程一平台道路铺装工地采访。平顶山新闻网记者 王尧 摄

    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消息:7月28日上午8时30分,一群8至13岁的小朋友在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大门口集合完毕,他们是中国少年新闻学院平顶山分院的小记者,个个身穿红马甲,戴着写有自己名字的小记者采访证,背着黄蓝两色的小包,在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教育中心负责人的带领下乘车出发。

    “我们要去采访湛河综合治理工程。”

    “我来之前都做了功课了,有好几个问题要问问专家。”

    …………

    对于要采访的主题,小记者兴致勃勃 ,一路上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好奇:问题一个接一个

    10多分钟后,小记者来到了采访的第一站——市湛河治理工作指挥部。迎接他们的是市指挥部工程部副部长杨威、综合部副部长贾江涛、李强等。

    “我姓杨,你们可以叫我老杨。”杨威的开场白惹笑了小记者,在轻松的氛围中,他们掏出笔和本,认真听杨威介绍工程概况。

    “湛河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约74亿元,主要包括治污工程、河道工程、引水工程、景观工程。那么,什么是治污工程呢……”考虑到小记者大多是小学生,杨威尽量把专业的工程用语通俗化,还不时用手势、画图等方式来帮助他们理解。

    小记者边听边记,“工作”起来的认真劲儿可一点儿不输成年人。

    大致讲完后,为让小记者有较直观的认识,杨威和贾江涛等带着他们来到湛河综合治理工程的沙盘前。在这里,他们见到了专程赶来的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湛河治理工作指挥部副指挥长王天顺。

    “这儿要建露天浴场,这儿建一个生态公园……”王天顺当起了讲解员,一边讲,一边用激光笔在沙盘上标出位置,小记者的目光跟着激光笔移动,听到不解处就举手提问。

    “治理过后会不会再变黑呢,要怎么保持?”侯金杞问。

    “这个问题问得好,治理后怎么保持,这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王天顺说,湛河综合治理工程要从根本上治理好湛河。为保护治理成果,目前已开始实施河长制,负责河道清洁维护、河岸花草的管理等,全部工程完成后,会考虑成立专门的河道管理机构,引入市场管理机制,确保不反弹。

    “设置溢流堰和橡皮坝,会不会影响引水工程往河里注水?”

    “为什么要用到提升泵站?”

    “湛河水是怎么变黑的?”

    对于小记者的提问,王天顺一一耐心解答。“别看他们年龄小,心中可是有大格局的。”王天顺竖起了大拇指。

地方

【人大代表手记】 任正晓:敢于担

资讯排行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