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是地下交通员 在日寇眼皮底下传送情报
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消息:1939年,年仅16岁的周丽华加入地下党组织,成为一名交通员。当时湖城已经沦陷,她将情报藏在香囊里,在敌人眼皮底下传送。 1945年,周丽华来到八里店潞村(现在的吴兴区八里店镇路村)当老师,教村民们读书识字。周丽华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她所热爱的党和人民的事业。
7月27日,在八里店镇路村,今年92岁高龄的周丽华向笔者讲述了烽火岁月的往事。再过一个多月,她将作为抗战支前模范代表,去北京参加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专题阅兵。
16岁的姑娘成了一名地下交通员
见到周丽华时,她正在自家屋子里休息。 92岁的老人头发花白,穿一件紫色对襟小褂,精气神很好。因为年事已高,老人思考、说话都比较缓慢,但她仍然一字一句地回忆起当年的红色岁月。
1924年,周丽华出生在湖城北街(现在的吴兴区北街),母亲早年病故,父亲开办了一家衣裳店。家中除了她,还有一个哥哥、一个弟弟。
因为家境较为殷实,11岁时,周丽华被送到学校念书,一直读到初中毕业。“我十来岁的时候,已经在打仗了,生活很不好,爸爸就带着我们逃难到现在的安吉那边。等我们再回到湖州城里,发现日本人已经进城了。”
周丽华说,1937年11月,日军侵略的铁蹄踏进了湖城,湖城沦陷了,百姓从此生活在日寇的控制之下。
虽然日寇采取了恐怖的手段打击革命人士,但斗争的力量却从未放弃。周丽华的大哥周培之加入了地下党组织,与革命战友们一起投身到抗日斗争中。
“大概是1938年到1939年左右,湖城这里的地下党组织都被破坏了,上级从上海派了2名同志过来,重新组织起了这里的地下党。 ”周丽华说,大哥比她大10岁,对革命事业满腔热血,自己也被深深地感染了,决定也要加入地下组织。
兄妹二人的想法得到了父亲的支持,家里以开衣裳店作伪装,设立了地下交通站,16岁的周丽华,就这样投入了革命事业。
坐了一天的船将情报送到嘉兴
地下交通站成立后,大哥周培之每日在家打理生意,不便经常出门。联络同志和传送情报的任务,就落在了周丽华身上。“那时候上级下了指示,或者有什么重要行动,就要召集同志们来家里开会。”周丽华说,她这个交通员就要负责联系大家。
衣裳街、北街的香烟店、南门的福音医院,甚至城外的丝绸厂,都是周丽华常去的联络点。地下组织的同志们遍布各种行业,有缫丝女工,有卖胭脂的,有卖洋火(火柴)的……大家以不同的身份作伪装,秘密从事地下抗日工作。
周丽华说,那时候进城出城很麻烦,日本人都要查明身份。“我爸爸在湖城还有一点关系,他弄到了一张良民证,我进出城就方便一些。 ”
开会的时间一般是晚上,家里的衣裳店有个后门,同志们就从这里悄悄进来。会议的内容非常保密,很多时候周丽华也不清楚具体细节。
当笔者问到联络同志一般用哪些暗号时,周丽华严肃地说:“这是革命秘密,不能说的。 ”认真的模样,仿佛还是当年那个扎辫子的小小交通员。
除了联络同志,周丽华还负责地下组织的情报传递。“我以前经常在街上晃,人家看我年纪小,就没有注意。”为了保护情报,她将纸条藏在随身携带的香囊里,走着玩着将消息送到同志们手里。
后来,为了更好地掩护交通站,家里将衣裳店改为了茶叶店,这样人来人往就更加自然。周丽华的革命工作任务更重了,有一次,她和嫂子一起,坐了一天的船将情报送给嘉兴的一位老师。第二天,她又将对方的回复秘密带回,交到大哥手中。
到潞村当老师教村民读书识字
那时候,日寇对革命党人的迫害非常严重。周丽华说,在南门一带,经常有日本人抓捕共产党员和革命者。抓到以后,就会对他们施以酷刑,用烙铁烙,甚至在众人面前开膛破肚,想以此打消民众抗日的念头。
但是交通站的同志们没有被吓倒,除了秘密地交流情报以外,他们还在晚上张贴抗日标语,都选在城中心老百姓集中的地方,周丽华也积极参与其中。
当笔者问到周丽华当时的想法,她朴实地说:“我不害怕,日本人侵略我的家乡,我就要斗争! ”
就这样,周丽华和哥哥始终坚持与日寇作斗争,直到抗日战争结束。
1945年,家里把作为交通站的房子卖掉,搬了家,大哥去苏州参加工作。后来,在革命同志陆冰的引荐下,周丽华来到潞村,当起了老师。
“当时这所学校是陆冰和我父亲慎泽民开办的,母亲被介绍来教书,就这样认识了我父亲。 ”周丽华的小女儿慎悦心说,父亲也是一位革命者,抗战时期投身地下党工作,积极开展抗日活动,发展基层党组织。
周丽华和慎泽民不仅在潞村当地任教,还去附近的倪家湾、荡湾鱼池坝等地教书,当时的农村识字的人不多,两位老师每到一处,都很受村民们的欢迎。
闲暇时光里,这对革命夫妇的恩爱生活也被当地村民传为一段佳话。“我听母亲说,当时父亲很爱唱歌。两个人没有课时,一个弹琴,一个唱歌,真正是琴瑟和鸣。”慎悦心说,父亲和母亲在1948年结婚,养育了三男一女,生活得很幸福。
9月3日参加阅兵去北京是老人的梦想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9月3日是全国首个法定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在当天的天安门阅兵仪式上,将首次安排参加过抗日战争、现在仍健在的老兵、支前模范和英烈子女代表参阅,周丽华也收到了邀请。
自从接到吴兴区人武部的通知,周丽华做了不少准备。“各级领导都来了解过情况,我也带母亲做了体检,身体没问题,就等出发的通知了。 ”慎悦心说。
考虑到母亲的日常照顾,慎悦心希望能有至少2名以上家人陪同前往。“母亲平时和我生活在一起,这次去北京这么远的地方,我不放心她的身体。 ”
慎悦心说,母亲虽然年纪大了,但仍然保持着年轻时的开朗和乐观。因为家人工作忙,周丽华曾经在敬老院生活过一段时间。那时候敬老院组织的活动,母亲总是第一个报名参加。“她前几年想去杭州,我担心她没有带她去,但这次去北京,我全力支持。 ”慎悦心说。
小时候,母亲经常跟她和哥哥们讲抗战时候的故事,讲她如何送情报,讲先烈们如何英勇斗争。她觉得,母亲这辈人的抗战故事不应被遗忘,抗战精神应该世代传承下去。
周丽华缓缓地说:“去北京是我一辈子的梦想,没想到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有这个机会。特别是能在抗战胜利70周年的时候去天安门,我觉得很光荣,很开心。希望现在的年轻人记住历史,珍惜现在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