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消息:7月26日,洞口县雪峰山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协会组织志愿者来到高沙镇温塘村青山组,专程看望远征军老兵雷家祥。
雷家祥虽然91岁高龄了,但身体硬朗。说起当年在中缅边境担任“第一炮手”奋勇抗击日寇的经历时,老人鹰隼般的目光仍灼灼逼人。伴随着他拐杖不断点击地面的节奏,70年前中国远征军浴血奋战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出征
“端午节那天下午,连长传达了马上行军的命令。我们也不知道到底走了多远,走着走着,前方的路已经看不清楚了。”那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暗夜,那片危机四伏的丛林,是雷家祥第一次上战场的揪心记忆。
那一夜,雷家祥所在的全连官兵携带辎重,用脚试探着往前赶路,就这样一直走到天亮。
“和敌人最近的时候,我们的哨兵和日本鬼子的哨兵相隔只有10米左右远。”雷家祥说。
“那次经过一晚上急行军,拂晓时分,大家早已饿得眼冒金星。不久,炊事班送来了用马铃薯掺着大米煮的饭,以后的数月,马铃薯就成了部队的主食。”从端午节到中秋节的整整100天内,他们餐餐吃马铃薯。如今,老人见了马铃薯就怕。耄耋之年的雷老像一个挑食的孩子。
“我们连长下令,吃了饭后,6点钟准时开始攻击。第一次打仗,听到炮声隆隆,我心跳得砰砰响,很紧张。”雷家祥第一次上战场,年仅21岁。
不巧,战斗开始前,班长安排雷家祥留守,其他人都上前线了。战斗一直打到当天10时才结束。雷家祥记得,打了胜仗后,副团长缴获到日军一件崭新的呢子衣服,马上就穿在身上。
鏖战
“‘叭啵’一声闷响,一位战友倒下了。”当时身为炮兵的雷家祥亲眼目睹前方战友一个个倒下,心里很着急,而那“叭啵”一声闷响也成了他一生挥之不去的梦魇。
“有一天,我军向敌人一个掩体发起攻击,一个战友自告奋勇从战壕冲上去,被埋伏的日本兵击中倒下了;副班长一看,叫声‘我来’,没爬出多远,也被击倒在地;班长接着冲上去,又壮烈牺牲了。连长一看接连牺牲了三位兄弟,眼睛红了,暂停了进攻。他拿过一架望远镜向前方仔细观察,然后向敌人埋伏处发射了一颗榴弹,把敌人撂倒了。攻上去以后,发现那里就只有一个日本兵,但夺去了我们三位战友的生命。”雷家祥回忆,在当时的松山战役中,日寇早征集了大量民工,修筑了坚固隐秘的工事,中国军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团长给连长下命令过来了,让我们马上瞄准敌人的方位进行炮击。我们找准了敌人的位置后,四门炮一齐连发,一共六十发炮弹接连射向敌人的阵地,炮声震得我耳朵都差点聋了。”雷家祥记忆犹新。
那一天,雷家祥所在炮连对日军某阵地打了一轮炮后,敌人发起了炮击反扑。
“一发炮弹打在我们所在的阵地前,还有一发炮弹打在了我们班长的屁股后面,万幸的是竟然没有爆炸。连长命令我们马上转移炮位。还好,转移得快,马上就有一发炮弹在我原来的炮位上炸响了,如果稍晚一点就没命了。”雷家祥庆幸地说。
比武
“我担任‘第一炮手’是要点真功夫的,我还赢过‘美国佬’呢!”说起训练期间与美国炮兵进行的那次炮弹射击比武,雷家祥记忆深刻。
在云南集训期间,雷家祥所在的炮兵连曾与美国炮兵进行过一次炮弹射击比赛。由于雷家祥掌握了扎实的炮弹射击技术,而且在射击过程中不怕危险,每次发射都牢牢摁住炮架,以此缓冲炮弹发射产生的巨大反冲力,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射击的精准度,连长特意选中他作为主要参赛队员。
“我三发炮弹全部命中,将靶子都打倒了,‘美国佬’纷纷向我竖起大拇指,因为美国人只命中了一发炮弹。”雷家祥至今记得当时的荣光。
家书
“家里接连给我写过四封信,我原来都没有收到。”后来,雷家祥收到了被连长苦心截住的四封信。信中,他惊闻老父亲去世的消息,一个人捧着家书躲在被窝里伤心哭泣。哭过之后,机灵的雷家祥给通讯班长打招呼,以后再有他的家书,直接留在通讯班,他自己定期来取。
这一招呼还打得真好。在以后一段时间里,他一直与家里保持着联系。在一次生病住院后,他与同在部队干后勤的同乡杨鑫取得联系,并从济南第九医院转到第六后方医院。病愈后,日寇投降的消息早传遍了军营,但内战的风云马上密布,大有“山雨欲来”之势。厌倦内战的雷家祥在同乡杨鑫的带领下,想办法回到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