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全民创业”工程。泗阳县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园建设,坚持项目引建和特色创建并举、量质提升与功能配套共进,重点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培育、基础配套、“触网”上线等工作,确保年内新增规模企业60家以上,园区40%以上企业实现网上销售。同时,以农民就近就业和脱贫致富为目标,因地制宜搞好“家门口”就业,引进一批“三来一加”项目,为农民稳定就业提供保障。加快推进“联村共建”创业活动,全县共编制帮扶项目30个,计划投入帮扶资金1747万元。
推进“镇村建设”工程。该县按照资源集聚、发展集约的要求,加快镇村功能完善、内涵提升、质态优化,完善镇村布局规划、建设规划编制;强化镇村服务功能,突出镇容镇貌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功能配套,年内每个乡镇要建成一条市容示范街、一个规范农贸市场。以区位交通、辐射半径、产业特色、历史文化等为考量,完善基础设施,推进公共配套,加快建设一批“星级康居村庄”。抓好“组保洁、村收集、镇集中、县转运、县处理”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建设,长效保持全县3030个自然村环卫保洁体系,不断提升自然村庄整治水平。
推进“特色农业”工程。土地流转是发展特色农业的基础,泗阳县本着“群众自愿、规范有序、沿路沿线、集中连片“的原则,抢抓秋收换茬关键档口,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目标。同时,以“一村培育一品、一品做响一店、一店致富一片”为目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着重推动农业与网络嫁接,加快10大类优质农产品引流上线,年内全面完成50个“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168个“一村一店”电商服务点建设任务,建成电商专业村20个,实现乡村电商全覆盖。今年,启动实施特色农业培育行动,着力打造优质稻米、“南虾北果”、生态畜禽、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不断累积泗阳农业的美誉度。
推进“社会治理”工程。按照定格、定人、定责、定效“四定”的要求,该县整合社会管理服务资源,在全县城乡社区实施“四级网格化”管理,网格实行逐级负责制和责任连带制,网格长直接对上级网格负责,对下级网格负连带责任。通过网格化管理,实现社情民意无遗漏、为民服务无距离、社区管理无盲点、矛盾纠纷无激化。该县还探索“三自五事”治理模式,推进居民“自主议事、自治管理、自我服务”,实行社区“民主提事、联席议事、票决定事、集中办事、制度监事”,逐步实现村民“当家作主”规范化,真正做到大事小事村民说了算。
推进“基层党建”工程。泗阳县委在工作中发现,基层工作好不好,发展快不快,关键看党组织,重点在一把手。因此,该县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头版头条”,年内在每个乡镇街道建立一定数量的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电商党建示范点;同时,调整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对8个农村新型社区和党员人数在100人以上、连续两年被评为“一档”的村,年内要全部升格为党总支。该县还将抓好基层队伍建设,选好管好带头人,积极开展村党组织书记职业化试点,着力解决队伍结构不优、后继乏人等问题。在服务能力建设上,切实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最近一公里”的问题,真正把党员干部锻造为发展经济、维护稳定的行家里手。此外,建立健全部门挂村、企业联村、干部驻村等务实管用的制度,着力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全力为基层党组织增强服务能力提供坚实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