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城最大发展机遇是生态环境,发展潜力重点在建设生态文明上,大力发展智能化工业、生态旅游、现代服务业是重中之重。”8月7日,巴城镇党委书记谷文华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畅谈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精神时,对巴城未来发展思路清晰、认识到位。
巴城地处昆山西北部,湖河密布,阳澄湖、傀儡湖、东阳澄湖、巴城湖、雉城湖环抱,阳澄湖、傀儡湖更是苏州、昆山的重要水源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带给巴城的是宜人风景、丰富物产,巴城人思考的是如何将其转化成巨大发展优势。谷文华认为,优美的环境集聚了人气商气财气,但也倒逼产业、企业走生态之路。生态建设不仅是绿化美化,还要在推进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大力建设生态文明上做好文章。
谷文华说,稳增长是客观发展基础,转型升级是必然发展要求,巴城在推进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中将实施“六个一批”项目,即支持一批成长型、发展好的企业,提升一批传统行业,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淘汰一批高污染、高风险企业,梳理一批出租企业,引进、嫁接一批新项目。重点落实五项举措:一是利用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平台,大力引进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好的项目,如国网自控、苏州优生活、禾信质谱等,实现“插柳成荫”。二是引导恒铭达电子科技、达亚汽车电子零部件、博动精密机械制造等企业进行设备改造、产品更新,提高附加值和竞争力,实现“老树开花”。三是坚决淘汰“三高一低”落后企业,实现“腾龙换鸟”。四是在资源利用上注重盘活存量,提高服务精细化、专业化水平,实现“移花接木”。五是打造新载体、搭建新平台、培育新产业,加快“推陈出新”。
“转型升级主体是企业,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谷文华表示,巴城计划每年投入约5000万元,主要采用项目补助、租金补贴、股权投资等方式,对高端装备制造业、汽车零部件产业、光电产业及互联网、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予以扶持。
当前,土地、环境等问题同样是巴城发展的掣肘,必须用改革创新的思路、举措有效突破发展瓶颈。谷文华说,首先要明确城镇与农村的定位,农村保持特色,城镇强化功能,调整优化保留村庄方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集约社会公共资源,提高村民宜居水平。其次要发挥正仪、巴城、石牌办事处作用,明确管理、协调、服务职能,强化办事处对辖区的服务能力,提升集镇管理水平,并加快动迁小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十分钟缴付圈”和日间照料中心等。
“民生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不断提高百姓的幸福指数。”谷文华说,今年,巴城将重点推进安置房建设,确保到年底基本解决动迁户人等房问题;成立阳澄湖蟹业发展有限公司,整合提升阳澄湖大闸蟹产业,为富民强村搭建平台载体;实施高龄老人关爱工程(贴心工程)、低收入人群医疗保险工程(安心工程)、弱势群体救助工程(暖心工程)等民生“三心”工程;加快建设运营敬老院、日间照料中心、学校等,广泛开展送戏下乡、周周演等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真正让巴城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