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改善步伐加快——我市上半年经济发展亮点回眸之六
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但民生改善的步伐却在逐渐加快———上半年,在财政收入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我市用于民生改善的支出达到5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8%;上半年,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15件民生实事和10项惠民工程扎实推进,群众出行更方便、居住更称心、生活更便利;上半年,我市坚持底线思维,织好民生“安全保障网”,让弱势群体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上半年,有一则消息让无数住房困难家庭感到振奋———为加快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及新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市财政将出资7亿元,面向全市符合条件的房地产企业回购3800套住房作为公共租赁住房。而与这7亿元的财政投入相对应的,则是公租房每个月最多不超过每平方米6元(含物业服务费)的租金。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7亿元的投入,折射出的是市委、市政府不计成本、不遗余力持续改善民生的情怀与担当。
寻找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最佳契合点,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出发,扎实推进市定15件民生实事。市委、市政府年初确定的15件民生实事,件件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事事关系漯河发展大局。为促使民生实事强推进、快办理,市委、市政府下发了《2015年市定15件民生实事及责任分工》的通知,逐件明确责任领导、牵总协调单位和具体实施(配合)单位。市政府召开两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主要领导亲自批示、亲自督查调研。各位主管市长对分管实事亲自组织安排,经常深入一线现场办公,召开专题会议协调推进。各县区、市政府有关部门对民生实事办理工作认真研究部署,强化工作措施,快速推进落实。同时,在新闻媒体开辟专题专栏,45个民生实事承办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公开承诺,广泛接受社会监督。截至7月28日,15件民生实事包括的37项具体工作任务中的31项推进较快或正常推进,仅有极个别事项落后于既定时序。
守牢民生底线,让弱势群体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上半年,全市累计发放城市低保金1558.2万元,发放农村低保金8920.6万元;设立了特困病人疾病应急救助基金,困难群众看病就医有了基本保障;全市累计建成投用农村幸福院110个、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7家,新增养老床位800张,城乡居民养老保障水平有了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