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消息: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人不辞劳,故能成其业。
面对经济新常态,身处开放最前沿,昆山主动融入国际分工的产业链,积极承接国际资本溢出、技术溢出,以“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六年行动计划”为指引,不断提升利用外资质量效益,实现稳增长、调结构。昨日昆山,塑造了开放型经济的金字招牌,成为全国改革开放18个典型地区之一;今日昆山,转“新”升级,开放型经济悄然再出发。
今年1~7月,昆山新增注册外资7.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4亿美元(实际到账台资5.7亿美元,同比增长15.9%)。从外贸情况来看,前7个月完成进出口总额465.2亿美元,占苏州大市的27%。以外资和台资为主的全市外贸50强生产企业,上半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93.4亿美元,增长11.6%,并一举扭转了去年以来我市IT行业生产一直下滑的趋势……在下行压力下,一组组稳中向好的数据,表明昆山在开放之路上新姿勃发,稳步疾行。
负重拼搏闯新路,矢志跨越再出发。苏州市副市长、昆山市委书记徐惠民表示,打好新常态下稳增长的攻坚战,既要保持定力,更要主动作为,坚持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关键抓手、把稳定外贸增长作为重中之重,以打造开放型经济升级版的生动实践,全力推动“昆山之路”从头越。
调结构
“三篇文章”升级智慧转型
【新闻画面】8月8日,梅塞尔切割焊接(中国)有限公司迎来成立20周年庆典及激光切割机新厂竣工。人们在“生日party”中欢庆,更在欢庆中传颂着“老树开花”的故事。入驻昆山开发区20年来,梅塞尔不断追加对昆山的投资,提升产品水平,拓展国内市场。2014年,梅塞尔完成销售收入2.83亿元,纳税总额1930万元,成为欧洲企业在昆山良好发展的一个证明。
眼界多宽,心胸多广,世界就有多大。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身为江苏发展领头羊、排头兵的昆山因地施策,制定实施了“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六年行动计划”,设立了每年20亿元的专项扶持资金,做好“插柳成荫、老树开花、腾笼换鸟”三篇文章,促进高端人才、创新团队、高科技企业集聚发展,支持现有企业加大技改、增资扩股、重组嫁接、盘活存量、就地转型,有计划、有步骤地淘汰“三高一低”企业,腾出发展空间和环境容量。
深耕昆山20余年的捷安特推进产线自动化,正以“机器换人”迎接工业4.0;友达光电项目银团贷款签约,计划于2016年第三季度投入量产。高新技术企业“插柳成荫”,摘取价值链“最甜果子”。
彰化银行、三星电机、三一动力等老企业纷纷增资扩股,蓄力发展;福伊特、研华科技等在品牌创建、自主创新方面取得突破,“老树开花”花更艳。
沪士电子、禧玛诺等一批老牌企业搬出市区,腾出来的土地将为城市转型、产业升级提供空间。“腾笼换鸟”换来总部、金融、创意、物流等新型业态项目,也换来土地“零增长”:至2020年末,全市建设用地总量不超过2014年,实现建设用地规模零增长;除市政功能设施建设外,实现项目新增建设用地零增长。
智慧转型带来产业结构优化,一批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特别是电子商务产业蓬勃发展,唯品会、亚马逊、威富、京东商城等先后在昆山设立分拨配送中心。美国威富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品牌服饰营销企业之一,在昆山设立的中国区分拨中心1~7月实现销售收入13.8亿元、税收1.4亿元。唯品会实现销售收入37.2亿元,增长18.8%。同时,产品结构也由传统笔记本电脑为主,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自主品牌产品转变。
双轮驱动
创新动车载来“开放”新空间
【新闻画面】色彩斑斓、薄如蝉翼的显示屏,在工作人员的卷动下,像卷报纸一样逐步被全部卷曲起来,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卷轴。原本在科幻电影中出现的场景,如今在昆山变成了现实。7月10日,昆山维信诺成功点亮一款最新柔性AMOLED样品,在国际已公开信息的AMOLED显示屏中,实现3毫米弯曲半径下的全屏卷曲尚属首例,标志着昆山企业科技创新已经站在了世界的前沿。
转型是发展的主旋律,创新则是发展的主引擎。昆山人深刻认识到,实现经济由“大”到“强”,必须把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作为“关键一招”、最大“绝招”,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和投资驱动向创新和改革驱动转变,主导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攀升,新兴产业向精益化、规模化发展,服务产业向集约化、品牌化提升,现代农业向专业化、特色化转型,整体提升开放型经济内涵质量。
一场演绎创新、改革的“大戏”已经开场:在建设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大舞台上,15平方公里的阳澄湖科技园作为“当家花旦”正长袖善舞;工研院、清华科技园昆山分园、高新技术创新服务中心等“老生”依然神采飞扬;企业作为永远的“主角”,正换一种姿势翩翩起舞。
富士康投入5亿元实施“机器换人”,员工从最高峰的11万人下降到目前的5万人,每年实现直接经济效益3亿元;沪光汽车电器投入9000万元进行自动化改造,预计2~3年内实现产值从10亿元提升至20亿元;好孩子集团研发出“口袋式童车”,其重量之轻打破了吉尼斯纪录;天瑞仪器创造了从一个人到一个车间再到一个上市公司的传奇。今年1~7月,全市工业技改投入118亿元,增长13.5%,真金白银换来的是人才“择良木而栖”,昆山已拥有国家“千人计划”人才97人,省创新团队10个,均在全国同等城市中遥遥领先。企业纷纷向“微笑曲线”两端攀升,威富、统一、建大等众多企业在昆设立投资总部、结算中心、销售中心。目前,昆山拥有各类总部机构138家,去年实现税收41.1亿元。
服务再出发
“外”字头金凤群栖开放大树
【新闻画面】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4周年大会上,苏州市副市长、昆山市委书记徐惠民向全体党员干部提出“一个问题”:践行“三严三实”,我为“昆山服务”做什么?他郑重表态:在法律法规的大框架内,凡是有利于昆山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改革实招,凡是有利于昆山百姓得到实惠的民生实事,凡是有利于优化昆山服务环境的创新举措,我们都全力支持,鼓励大家勇于改革、大胆创新、放手去做。
一石激起千层浪。“昆山发展人人有责,昆山服务人人尽责,昆山效能人人履责”在全市蔚然成风。
环境是生产力,是吸引力,更是竞争力。
“亲商、安商、富商”,这不仅是昆山人的一句口号,更是一份承诺与坚守。新时期“昆山服务”赋予了新内涵新要求,但其核心要义是,在依法服务的前提下,更好地开展高效服务、特色服务,进一步提高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让企业和群众更满意。
制度约束人,也能指挥人、保护人,履职保护、绩效考核、创新激励、责任追究“四项机制”的出台,真正让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的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放下包袱、放开手脚,一项项改革、服务举措落地开花:转型升级、鼓励出口、人才引进培养、创新成果转化等政策措施整合完善,引导支持企业就地转型、内生增长;简政放权和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推进,提高了网上审批率,实现市场主体准入、经营、退出等全过程的有效监管;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完善,逐步构建完善有效的企业信用体系……
越擦越亮的“昆山服务”营造出一流的发展环境,提振了企业发展信心,加速了金凤群栖昆山这棵开放大树。今年,一批带动性、关联性强、能拉动上下游产业发展的重大项目被引入昆山,全市新批外资项目122个,其中投资总额超亿美元项目7个。台商投资不降反升,1~7月实际到账台资5.7亿美元,同比增长15.9%。同时,抓紧抓实43个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加快推动环鸿电子、东旭光电、东部热电等项目开工建设,神达电脑、友昌销售、I.T集团等企业总部投入运营,帝业仪器、纬视晶光电、鼎镁新材料等企业竣工投产。世硕电子正式量产后,预计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进出口30亿美元。
开放型经济发展无疑是一场“赶考”,书写优异答卷,答好改革创新的时代课题,“一直在路上”的昆山人信心满怀、斗志昂扬。经历春的播种、夏的耕耘,昆山正在期待秋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