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近日由海南省教育厅、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光明日报海南记者站主办,南海网、海南日报教育周刊、南海网教育频道承办的2015年“寻找海南最美教师”(点击进入投票页面)活动投票正火热进行中,其中31号参评教师屈韬是十堰市房县大木厂人,2008年到海南省海南中学任教。去年,他带出的一班,16位考生被清华北大录取。201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现在投票已经接近尾声,家乡人多多支持他吧。
31号参评教师
姓名:屈韬
学校:海南中学
教龄:18年
专业:数学
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消息:一个班,汇聚了全省各市县的中考状元,60位学生60种不同表现。这样的班,很多老师说:“容易出成绩,但千万别让我带!”“状元班”,大家为什么还推三阻四?原因很简单:压力太大!因为这个班是全省的标杆,是全校的荣誉,也是家长们的最大骄傲。
这个被视为“烫手山芋”的班级,就是海南中学高一一班。而这个班的班主任屈韬,就是那个最“不怕烫”的人。去年,他带出的一班,16位学生高考被清华北大录取,班级高考平均分804.5分,成为海南中学高考历史上、海南高考历史上第一个“八百分班级”。
那磨人的“八字眉”小妖精
5月27日下午5点钟,海南中学下午最后一节课的铃声响起。走进高一一班的教室,记者立刻被后墙上最显眼的“班级文化”吸引了。横七竖八用彩色纸剪成的数学公式中间有两个弯弯大大的灰“八”字?班长肖上上告诉记者,那是“教授”的八字眉。她口中的“教授”,正是班主任屈韬。
“今天教授的课难得不拖堂,还提前下课了,好开心,这磨人的小妖精……”在班级的成长日志里,学生们把“教授”调侃为“小妖精”。
办公室见到屈韬时,他正埋头于两座书籍堆成的小山,在稿纸上不停地演算着数学题。见记者到访,他有点局促腼腆,有点讷言。其实,他是一位有近20年教龄的老教师了。
他告诉记者,一班跟普通班不一样的是,除了平时的考试,还承担了学科竞赛的压力,每年都要代表全省的高中生参与全国的学科竞赛,这样的压力可想而知。一班的学生又都个性十足,要让一群优秀又思想独立的学生们融合在一起,不是件易事。
谈起带一班的不容易,郑焕利老师有共鸣。“优秀学生的想法总是跟普通学生不一样。”郑老师告诉记者,她曾经遇到一个学生从来不出早操,不参与升旗仪式。老师找他谈话,告诉他升旗对于爱国精神培养的意义,而学生则反问:“不出早操,不参加升旗就不爱国了吗?”
屈韬班上曾经有一个女学生每天早读都迟到,屈韬找她谈话多次。她每次谈话总是不断地点头认错,目的就是为了尽快结束她认为“无聊”的谈话。后来屈韬改变策略,每天早上6点半钟准时给她打电话督促。持续了2个星期,她慢慢改掉了迟到的毛病。
作为一班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屈韬老师告诉记者,不光要求老师要具有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掌握最前沿的讯息,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把有些学生爱钻牛角尖的思想给及时“掰”过来。
海中赫赫有名的“神算”
别看屈老师平时有点讷言,却是海中赫赫有名的“神算”。他严谨勤恳的治学态度让校领导对他刮目相看,在他到海中任教的第一年,学校就把一班的数学课交给了他,让他担当起了一班的数学竞赛教练员。
海南中学高一部组长卢家范老师说,屈韬老师最令他称奇的地方就是他拿到一份数学试卷,能准确地事先估算出年级所有学生最后的平均考分。“经常是一分都不差哩!”卢老师啧啧称赞。
而大家眼中的神奇,对于屈韬来说却绝不意外,因为他的估分都是有科学依据的。记者了解到,为了准备这一套试卷,屈韬经常前期准备工作就花费几个月。他经常将历年高考数学试卷重新做了一遍,并将考题的命题方向和难易度进行分析。
屈韬喜欢用数据说话。每一次学生月考的成绩,他都会花费几天时间,做出4-5页的分析报告,报告里面既有表格数据排名分析,也有针对每一位同学个人情况的文字分析。随后,这份报告将送到班级每一位任课老师的手上。2014年,屈韬在第四次高三月考时,通过数据分析,推测出班上的寇雨婷同学很可能将成为2014年海南高考的理科状元,当时寇雨婷还只是班上前三名,很少拿到第一名的成绩,因此她对自己并不自信。屈韬分析得出,相比其他同学,寇雨婷没有弱势科目,发挥最稳定,因此最有可能成为状元。寇雨婷获得信心,最终夺得高考理科状元桂冠。
屈韬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分析报告?说明他只重分数吗?事实恰恰相反。
屈韬正是通过做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报告,来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帮学生调整心态,防患于未然。对于这样一个“尖子班中的尖子班”来说,督促学习显然已经不是首要,最重要的则是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帮助学生及时疏导压力。
这个平时给人印象太“冷静”的班主任,会跟学生一起去打真人CS,玩桌面足球真人赛,打棒球,开展环保行动。他努力让这些优秀的学生能够放下各自的骄傲和强烈的竞争意识,在玩耍和活动中学会团队合作,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一起。
学生,一个都不能少!
海南中学副校长陈辉说,他多次被屈韬的勤恳和对学生的爱所感动。
2008年,作为骨干教师,屈韬从湖北武汉来到海南中学,主要原因是他刚出生的孩子诊断患有哮喘,为了孩子的健康,他不得已奔走他乡,带着全家老小来到海南。当时,学校没有空余的宿舍安排给他,屈韬在外面又买不起商品房,只能带着年迈的老母和体弱多病的孩子蜗居在男生宿舍。
屈韬非常怀念那段岁月,因为班上男同学每天下了晚自习都会往他的宿舍挤,在那空间狭小的宿舍里,屈韬为他们做数学竞赛的辅导,跟他们聊天纾解压力,师生间的感情更加近了。晚上他去每个宿舍巡逻,同学们知道宿舍楼里住着这位敬业的老师,都老老实实准时休息。
虽然屈韬本身并不富有,而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他却经常慷慨解囊。2012年6月,他班上的学生阿华(化名)的父亲被劫匪杀害了,这巨大的打击几乎要使阿华彻底崩溃。屈韬知道消息后,迅速组织捐款,其中他个人就捐了8千元。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屈韬不断关心和爱护阿华。使他很快从失去亲人的悲痛中走出来,后被北京大学录取。
阿华在微信中告诉记者,“他虽然没有了亲生父亲,但却收获了屈韬老师的父爱,一辈子都难以忘记!”
为什么班上的学生都那么喜欢“教授”?班长肖上上告诉记者,屈老师的高明之处是把“圈”的界限无限放大,让他们感觉不到“圈”的存在,但当他们遇到困难挫折时,教授总是会及时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