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大陆 > 地方 >

巴城镇巴城湖村—— 村规民约“育”出新民风

来源: 昆山日报 发布时间:2015-08-25

【档案】

巴城湖村南靠绰墩山村,西临鳗鲤湖,北临巴城湖,东与茅沙塘村接壤。全村总人口5486人,下辖27个自然村,村域面积15平方公里,水系丰富,河道纵横,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巴城湖村不仅是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千万元村”,而且先后荣获江苏省生态村、民主法治村,苏州市文明村,昆山市富民强村先进单位、昆山市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现场】

“村民要语言文明,礼貌待人”“承包经营讲信用,合同签了要照办”“村民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场前屋后保持整洁”“千万莫沾‘黄赌毒’,严格遵守社会公德”……这是巴城镇巴城湖村“村规民约”里的内容。村党支部书记顾惠康告诉记者,作为江苏省民主法治村,去年5月施行的“村规民约”已成为全体村民的行为准则。

8月20日下午,记者一走进巴城湖村的三家自然村,便被卫生整洁、花草靓丽的村容村貌吸引。宽敞的村广场上,篮球场、健身设施一应俱全。在村口主干道的一侧,整齐地竖立着两排宣传栏,一排展示着“善行义举榜”,介绍了6组“仁、敬、孝”典型人物的生动事迹;另一排则张贴着创建卫生城市的宣传画。

站在宣传栏前,顾惠康介绍,把宣传栏设到主干道旁边,是为了让更多的村民看到,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村风。他也坦言,当前农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环境卫生、违章搭建、邻里矛盾和福利公平,这些事情如果处理不好,很难实现富民强村。

借着“江苏省卫生村”复审的东风,巴城湖村开始村容村貌大整治——河水更清了,道路更宽了,环境更靓了。但是,美丽乡村如果只有“硬件”建设,没有“软件”配套,没有村民的全心投入,也就无法焕发文明乡村的美丽与生机。为此,村党支部、村委会广泛召开党内外群众座谈会,收集村民意见和建议,最后精编为十二条的“村规民约”,涉及文明礼貌、讲究卫生、家庭和谐、勤劳致富、遵守法规、矛盾调解等诸多内容。

如今,村规民约正“润物细无声”般地改变着巴城湖村村民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屋前屋后的违章搭建拆除了,道路都浇筑了水泥大道,配有路灯、绿化,村民们越来越喜欢晚饭后出来健身活动。

今年4月,巴城湖村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活动,村民宋福林主动清扫路边垃圾,清除“牛皮癣”小广告等,并劝说随手乱扔垃圾的村民要爱护村庄环境。在他的劝说下,很多村民发动起身边的邻居和亲友一起爱护环境,当起了没有佩戴红袖标的志愿者。由于房屋拆迁后,一些村民有住房困难,村民吴学林主动把空闲的房子免费租借给他人住宿。为方便村民出行,吴学林还自费5000多元修整了一条村路。女儿吴芸非常支持父亲的行为,她对记者说:“村委会凡事都为村民着想,我们自掏腰包修路方便大家也是值得的。”

去年5月,巴城湖村还出台了58条的“村民自治章程”,明确本村建设规划等由村民代表会议决定;建立义务调解队伍,调解民间纠纷;创建遵纪守法户、五好家庭户和双文明户,刹聚众赌博风、封建迷信风、婚丧事大办风……一纸“村规民约”为村民树立了一把“尺子”,正培育出管理民主、民风和谐的新风尚。

【微言】

微记者赵阳:作为此次采访中的一名微记者,在巴城湖村的采访,我深刻感受到农村生活方式在变,巴城湖村的村规民约作用大,推动了乡风文明的建设,凝聚了人心。

微记者陈敏:整洁的街道、宽敞的广场、簇拥的花草,走在巴城湖村的村道上,让我有种置身现代化城市的错觉,纵横的河道及丰富的水系,又使它独具江南水乡的特点。村规民约是全村人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涉及文明礼貌、讲究卫生、家庭和谐等诸多内容,正是这样潜移默化引导,才孕育出巴城湖村独特的新风尚。


    地方

    【人大代表手记】 任正晓:敢于担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