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大陆 > 地方 >

“四眼井”传递惠民理念

来源: “四眼井”传递惠民理念 发布时间:2015-09-02
     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消息:来过榴园的人,一定会记得村中那口其貌不扬的水井。半个多世纪过去,乡村历经多次改造,街道房舍更新换代,家家户户自来水通畅,可那一口老井为何一直不舍得填埋呢?

  坐落在烈山镇塔山脚下的榴园村曾经寂寂无名。贫瘠的山地粮不丰茂、树不成材,山坡碎石间零星生长着一些无人问津的石榴树。当时有民谣唱道:山高坡陡路难走,砂礓石头硌脚心;全村没有一口井,有女不嫁榴园村。

  干旱常年困扰着榴园,不用说灌溉农田了,就是村民吃水都要到几公里外的宋村和赵庄去肩挑手提、车拉驴驮。

  当时的村干部做梦都在想着水。1951年春天,禹大林、李端品、宋维珍等党员干部组织了一个近三十人的团队,开始了打井攻坚战。没有契约没有报酬,一帮人连天加夜。那时,没有现代机械,挖井全靠人力。几把钢钎、铁锤和一根绳索,一个美好的理想。

  山地打井尤其艰难。历时一年多,一口深40米、直径1.8米的土井打成了。钢钎断了几十根,绳索断了接、接了断,再断再接,每一个打井的人手脚上血泡无数。

  水井竣工那天,村民在井口燃放了鞭炮。

  井上盖了一大块青石,青石上凿出四个井眼,可以让四个人同时提水,“四眼井”的名字就这样叫开了。

  当时村里有一首民谣是这样唱的:看一看你手上老茧有多厚,就知道你领俺朝哪里走;数一数脚上裂了多少口,就知你汗水朝哪儿流……1952年的井水,直流到村民的心里。“四眼井”是党员干部带领群众战胜大自然的见证,是村官们流血流汗为村民谋福祉的见证。

  2010年,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建设美好新农村,榴园村开发旅游资源,将美好传说中与张果老有关的“八仙台”“参井”“莲花池”“塔山寺”“藏仙洞”等古迹,打造一新。有着光荣传统的“四眼井”也几经修葺,成为榴园风景名胜之一,传递着当代村官们的惠民理念。

    地方

    【人大代表手记】 任正晓:敢于担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