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勤分享记者生涯与公益之路
26日晚,“大爱清尘”公益项目发起人、著名记者王克勤,受大爱清尘乐山工作站的邀请做客乐山师范学院,与该校学子分享自己的记者生涯与公益历程。在他三个小时的生动演讲中,你能看到一个为新闻理想及公益事业而努力的大爱之人。
谈新闻:
记者的天职就是说出真相
在当晚的演讲中,王克勤讲述了自己坚守的理想与责任。
“有很多人都问过我,如何评价自己,我说自己是一只打不死的小强。”演讲一开始,王克勤就幽默地说,他总结自己的性格,按照兰州当地的土话说就是,自己是“一根筋”,有着坚定不移、百折不挠、内心柔软的特质。
说到当初刚接触新闻,王克勤幽默地说,自己当初是为了Money(钱),为了一碗兰州拉面。上世界80年代初,王克勤在兰州市委工作,每天基层都会送一些材料过来。他听说投稿有稿费,便将这些材料进行整编修改后发给当地的报社。果不其然,他陆续收到1元、2元、3元不等的稿费,一月累积起来竟也有10多元,这对刚毕业不久工资才几十元的他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当时的一块钱能吃好几碗兰州拉面,就这样,王克勤乐此不疲地投稿。
这是最早接触媒体,王克勤说这不叫新闻,顶多算是宣传。
“记者的天职就是说出真相。”王克勤说,报道新闻真相是记者的使命和责任。在20多年的记者生涯中,在采访调查中,他常常处于海量采访状态,为了一两句话,他要采访五六个人,力求还原事件的真相。
王克勤说,做新闻是个良心活,好记者是“苦”出来的,好新闻是跑出来的。这个世界有黑暗的角落,媒体人的责任,就是要打开灯光,让这个世界因为光明而美好。
谈公益:
能救一个是一个
在演讲的后半段,王克勤谈到了公益。在开讲之前,他现场播放了一段视频:在家徒四壁的农家中,骨瘦如柴的男人的呼吸如机械声一样沉重,这是一位尘肺病患者。尘肺是由于工作中长期吸入大量粉尘,滞留在肺部,引起肺部组织纤维化。
对尘肺病人来说,自由呼吸是一种奢望,特别是在病情加重后,尘肺病人根本不能躺着,只能跪着休息,在生命最后,很多尘肺病人是跪着走向死亡。
据悉,在我国尘肺病人中,农民占了90%,这个群体大部分是中老年男性,文化水平低,外出打工是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因从事高粉尘的工作,又缺乏安全保障,导致患上尘肺病。另外,他们中很多人没有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障,所以患病以后维权难、治病难。
大爱清尘基金,源自2011年6月15日由王克勤联合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共同发起的“大爱清尘·寻救中国尘肺病农民兄弟大行动”,是专项救助中国尘肺病农民,并致力于推动预防和最终消灭尘肺病的公益基金。
据了解,“大爱清尘”自成立以来,截至今年7月12日,累计救治尘肺病农民1378人,累计助学1281人次,累计发放制氧机728台。截至今年6月30日,累计筹集善款2238万余元,在全国已建立44个工作区站点,志愿者达5000多人。
王克勤说,做公益比做新闻还难,但自己会坚持做下去,能救一个是一个,能帮一点是一点,用生命温暖另一个生命。他呼吁更多的人加入这个公益组织,让大家了解尘肺病。
如果你想了解“大爱清尘”公益项目以及尘肺病的相关知识,可微信关注“大爱清尘”。
记者 周洁 文/图
小档案:
王克勤,51岁,中国当代著名揭黑记者,曾被评为2004年中国十佳曝光勇士,2003年度中国记者八大风云人物,2003年度《南风窗》“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
在记者生涯中,他先后推出震惊海内外的《北京出租车业垄断黑幕》、《兰州证券黑市狂洗“股民”》、《山西疫苗乱象调查》等一系列深度调查。
2011年,他发起“大爱清尘”公益项目,希望拯救更多的尘肺病农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