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消息:如果你身边有一位传染病或是肝病患者你会怎么办?很多人的答案可能是“我得离他远远的,万一被传染了怎么办”。但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面对令人谈之色变的传染病患者时,不仅不能躲避,还要在积极诊治的同时亲身照顾他们生活起居、为他们做心理辅导。这就是吉林市传染病医院(第五人民医院)三疗区的白衣天使们。
“喂,某某,现在说话方便吗?最近感觉身体怎么样,是不是该来医院复查了?”这可不是在上班期间打私人电话闲聊。是随访护士见患者到一定时间了还没来医院复查,担心其病情有变化,便主动给患者打电话提醒。为了保证患者的隐私,会悄声问其说话方便与否。
据吉林市传染病医院三疗区的姚英姿主任介绍说,许多肝病患者在求医治病的路上,都走得很艰辛,病情起伏不定,又怕传染给他人,自己和家属内心备受煎熬,有的甚至毁掉了家庭。医人更要医心,“为了减轻病患家属的心理负担,我们会用最直白的例子来开导他们跟他们讲,你看,我们医生护士天天和患者在一块也没事呢,你们作为家人不要害怕,要多给他们一些关心。”姚主任说:“肝病其实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可怕,它们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以及母婴传播三种途径。平时注意不要重复使用他人的医疗和美容器械,不与病毒感染者共用剃须刀、牙刷等,正常的接触如用餐、接吻、飞沫、握手或做好防护措施是不会被传染的。”碰到突发呕血的重症患者,医护人员经常来不及给自己准备防护措施就赶紧进行施救。“你就不怕被感染吗?”“病人的生命处于千钧一发之际,家属在一边心急如焚,这时候还怎么可能再戴上手套、换上防护服后才去救治?当时考虑不了那么多,病人的生命重于一切。”姚主任坚定地说。
目前多数医院依靠高精尖的设备进行诊断疾病而忽略了最传统的诊疗方法,医生成为了“仪器医生”。但姚主任并不这样认为,她一直主张传统诊疗方法经过数百年的检验,是最简便易行的检查方法,既可以诊断疾病,又能为病人减轻因高精尖检查而造成的经济负担。“视触叩听”在她的团队里是必须做到的基本功。她就曾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结合适当的化验及超声,明确诊断了一位早期肝癌患者。带领年轻的医生们查房是姚主任每天的雷打不动的惯例。每次查房她都对病人进行仔细问诊和查体,用她的话讲,多一份细心,就有可能挽救一个病人的生命。
有时很羡慕那些“单位事单位了”的工作。但身为医生,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了。手机24小时开机随传随到已成为习惯,下班回家后脑海中又时常记挂着:哪个患者病情怎样了?哪个患者如果配合哪个疗法会更好?陪伴家人的时间少之又少。得知孩子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医生,姚主任心中百感交集。欣慰的是妈妈的付出让孩子学会奉献,担忧的是她也将面对这么多不足为外人道的辛苦。
同是三疗区的王丹医生手中的一堆字条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原来,这是一些“爱心便条”。针对有些上了年纪或者文化水平较低的患者,看病需要哪些手续、怎么办理入院,他们实在是记不住。医护人员特意制作了这些便利条。上面逐条清楚细致地写着:农合患者需要什么手续、医保患者需要带哪些证件,去哪处交款,哪处办理住院等等。“来看病的大多是家庭条件一般甚至是拮据的,能为他们缓解一下焦急的心情也是我们的一片心意。”朴实的话语里折射出对患者的一片赤诚。
肝病多为慢性病,不仅损伤病人的身体,也摧残病人的精神。很多病人受疾病长期困扰,患有心理障碍,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诊疗疾病的同时也要进行病人的心理疏导。肝病三疗区医人员经常放弃休息时间,陪病人聊天,给病人进行健康宣教,减轻病人思想负担,有的还把自己的饭送给没有家人照顾的患者吃,有时甚至为患者垫付医药费。在他们眼中,这只不过是不值得一提的小事,但正是这一件件小事给患者带来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促进了疾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