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大陆 > 地方 >

2015年南京提出重点办好民生十件实事 进展如何?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5-12-05

 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消息:新增城镇就业16万人,培育自主创业者1.1万人,启动城镇职工和居民大病保险……今年初,市政府提出重点办好的民生十件实事中,这些实事目前进展情况如何?记者昨天采访了解到,前11个月,全市新增城镇就业近20万人,培育自主创业者1.47万人。

  1—11月培育自主创业者1.47万人,其中大学生创业3930人

  对于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博三学生阮滨来说,如果不是南京的创业扶持政策给力,也许他的创业项目就仅仅是一个梦想了。“我的创业项目是用机器视觉来进行桥梁监测,通过机器视觉代替传感器,大桥上0.1毫米的裂缝也能发现。”他当初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申报了南京市一季度青年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结果成功入选特别优秀项目。“这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阮滨说,他很快注册了南京麦创智能科技公司,并落户于南京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园,获得50万元资助。现在公司每个月营业额有30多万元。随着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实施,在项目资助、创业贷款及贴息等方面将有更大力度的扶持。

  统计显示,1—11月,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9.99万人,实现再就业8.97万人。培育自主创业者1.47万人,其中大学生创业3930人,通过创业带动就业11.55万人。在10月份结束的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我省16个参赛项目中南京占了12个。

  居民养老保险新增补缴通道,大病保险基金支付逾亿元

  六合区横梁街道横梁社区居民孟大爷,1954年12月出生,2012年我市出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时,由于家庭生活困难,未参加居民养老保险。2014年底孟大爷年满60周岁,因未按规定参保缴费,没能享受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

  今年5月,我市出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新政,对2012年1日前不满60周岁且2014年12月已满60周岁的首次参保人员,以及今年1月1日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未按规定足额缴费的参保人员,增设了补缴通道。“我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赶往街道劳动保障所按规定补缴了2012至2014年3年保费2700元。”孟大爷说,目前他每月养老金为329.5元/月。

  今年1月1日起,我市还启动实施了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的大病保险制度。截至目前,我市已有15077人(92848人次)参保人员享受了大病保险待遇,大病保险基金已支10388.41万元。

  全民参保登记经验向全国推广,全市城镇职工五险累计参保1435万人次

  作为国家和江苏省全民参保登记的试点城市之一,我市全力推进全民参保登记,采取以信息比对为主、重点入户调查采集为补充的方式,整合汇总了分散在全市15个职能部门、分片管理的2600万条人员数据和52万条单位信息。为减轻社区工作人员入户调查的工作量,我市利用“智慧社区”平台,简化调查内容,全程实现电子化,这在全国属于首创。最近,我市全民参保登记工作经验得到部省肯定并向全国推广。

  家住栖霞区街道的周大爷,今年58岁,南京市户籍,曾经在单位参保缴纳养老保险5年,2009年9月与单位中止劳动关系后以灵活就业人员续保,缴费一年后中断缴费。社区工作人员上门调查,向其了解断保原因时发现周大爷认为自己在退休前缴费不能满15年无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于是不再续保。社区工作人员向其解释,周大爷可续保补缴中断期间的养老保险,并在60岁时申请延缴至满15年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周大爷了解政策后立即接续了社保。

  预计到2015年底,全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五项险种累计参保1435万人次,其中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98万人、387万人、253万人、254万人、243万人。

  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本报评论员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时近岁尾,本报推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南京——民生实事篇”专栏,聚焦今年南京民生实事建设的做法与成效。此时再次品读这句古训,倍感恰切:人民勤,则生计不匮;政府勤,则民生幸福。

  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民生实事建设,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确定“办好十件民生实事”,23个子项目目前已完成17个,其他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本报今起推出的这个专栏,可谓是向全体市民交上的一份年度民生答卷:实现职工养老等五险统筹、提高居民生活保障水平、大力做好安居工程、提升卫生服务水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一项项详实数据,一个个生动案例,共同勾勒和标记了全市各民生领域所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果。而在这背后,是各级各部门不断增进市民群众获得感的持续努力,是广大百姓不断从“强富美高”新南京建设中普遍受惠得益的切身感受。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大理念,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共享发展”。共享发展,就是要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共享公平正义、共享人生出彩。这就要求我们牢牢把握共享发展的理念,持续办好事关市民群众切身利益和根本福祉的实事,确保在发展中不断增进全体市民的获得感。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其出发点、落脚点和着力点正在于此。

  发展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也是一条水涨船高、逐步提升的曲线。无论是政府职能部门还是市民百姓,都要自觉增强“过程意识”:既要积小胜为大胜,持续不断促发展、惠民生;也要充分理解这一过程的阶段性、递进性,不求一日千里而欲速不达,但求日积跬步而终致千里。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勤政为民,就能不断增进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市民身受其益,就能发自内心地拥护党和政府,充满激情地投身到“迈上新台阶、建设新南京”的宏伟征程,我们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地方

    【人大代表手记】 任正晓:敢于担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