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大陆 > 地方 >

东昌府:贫困村“长”成产业村(林金彦 王忠友)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5-12-08
        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消息: “俺老两口70多岁了,种地体力不行,现在领了羊,日子更有盼头了!”日前,东昌府区沙镇镇黄西村的郭继忠老人,领到了区畜牧局送来的鲁西黑头羊。像他这样的农户,全村一共有20户。“这是区畜牧局和农户对接之后,开展产业扶贫的一项重要举措。”区畜牧局派驻黄西村双联共建“第一书记”庞金铸说:“今后,我们准备再发展30—50户养羊专业户,争取2—3年的时间内全村发展养羊户300户以上,全村养羊达3000只以上,真正实现依靠养殖走上脱贫致富路。”
    这是东昌府区开展扶贫工作一个缩影。通过精准识别,东昌府区共识别确定了41个省定贫困村,贫困户15879户,贫困人口33731人。东昌府区区直85个单位派出的第一书记和“双联共建”工作组,到贫困村进行帮包,指导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明确发展思路、培育特色产业,全区千余名机关领导干部结对联系万户困难家庭,实施点对点负责、手把手帮扶。
    堂邑镇教场李村是一个典型的“住着楼、吃窝头、菜里没油”贫困村,曾经为电力设施建设整村搬迁。全村600多人,只有200亩耕地,全村主要收入为外出打工。区民营局驻村“第一书记”杜保海与村领导班子一起研究,决定从三个方面突破发展瓶颈。首先,依靠全村规划整齐的优势,引进光伏发电项目,一次投资,可以受益25年。他们经过到南京、泰安、济南等地光伏发电企业考察,现在已经和肥城上海晶科集团达成初步投资意向。“现在每天能产生20多度电,每度1.05元,一天净赚将近30元。”作为试点,村民李月振已经在屋顶安装了光伏发电设施。提到受益情况,他笑得合不拢嘴。其次,结合村里房屋空置率高、地块整齐集中等特点,决定分期发展乡村旅游,发展以瓜菜果蔬种植、采摘旅游、民俗体验等为特色的乡村游乐基地。“村里有很多留守妇女和老人,我们考虑引进一些劳动密集型项目,让她们在家就能有一份收入。”杜保海说。
    梁水镇粮食加工和畜牧产业发达,有关部门为村民送去了良种和生猪;斗虎屯镇葡萄产业基础好,“第一书记”想方设法为群众发展葡萄大棚争取资金……结合各乡镇村庄的实际情况,东昌府区探索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产业扶贫之路。按照“分类施策、科学规划、一村一品、产业扶贫”的工作思路,根据41个省定贫困村的区域特点,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因村因户制定帮扶方案,利用专项扶贫资金,大力发展大棚蔬菜、食用菌、葡萄等种植产业,发展生猪、鲁西黑头肉羊、肉鸭等养殖产业,有效带动了贫困户的增收致富。

    地方

    【人大代表手记】 任正晓:敢于担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