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大陆 > 地方 >

“无声食堂”,该不该赢得掌声?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6-01-17

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消息“食不言寝不语”,这句流传两千多年的古训,在中山一所学校得到了实践。中山市纪中三鑫凯茵学校近期推出了无声食堂,倡导就餐过程中,学生安静文明用餐,以微笑、眼神以及统一的手势语与老师沟通。校方表示,无声食堂不是说绝对不讲话,如确需沟通,要尽量做到轻声细语,不对周围人造成干扰。有人说,这有利于培养就餐文明,有人说这得不偿失,那么,“无声食堂”,到底该不该赢得掌声?

给点掌声又何妨

对“无声食堂”的做法,不少人提出反对意见:违反孩子活泼爱动的天性,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对学生个性自由的剥夺,是不近人情的“反教育”。笔者却不以为然。勿以善小而不为,“无声食堂”不只是倡导文明就餐,更是一种公共素养的培育,不妨对其报以掌声。

近些年来,屡屡有新闻报道国人出国旅游,在餐厅大声喧哗而被人制止,这让不少人感觉面上无光。媒体也屡屡发出文明旅游、文明就餐等文明倡议。让孩子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用餐礼仪,是家庭和学校的责任。至于人们对“违反天性”、“剥夺自由”、“不近人情”的担心,其实大可不必。规则教育和尊重孩子的天性并不矛盾,只要处理得当,还会相得益彰。不妨想想,如果就餐时眉飞色舞、目无别人,就餐环境噪杂混乱,对每个人的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孩子的确好动,但如果从小就教育孩子“该动则动,不该动则不动”,或是“动如脱兔,静如处子”,也未尝不是一件功德圆满的事情。

既然是教育,就不可能放任一切。生活在现代社会里,处处要讲文明、守规矩,多一些文明规范和规则意识,恰恰是公民良好素养的表现。当然,“无声食堂”不可能没有不足之处,但若辩证地看,“无声食堂”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文明懂礼、不干扰他人的道德自律和文明精神,还有利于启发孩子培养专注精神,难道不值得肯定吗?

别让教育走了样

根据校方的说法,无声食堂是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的灵感——《论语》中就有食不言寝不语的说法。溯源于传统固然无可厚非,只是,尽管古人提出了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但也不能说所有的理念,都符合现代教育规律。校方打造的无声食堂,会不会是照搬书本的教条主义?

再回到无声食堂本身,从现场看,学生们如需要加菜添饭,会通过眼神和手势进行交流。姑且不说,这种场面看起来是不是让人觉得怪怪的,对活泼好动的孩子们来说,让他们坐在餐桌前,通过手势交流,本身也不符合青少年的成长规律。

据校方的说法,无声食堂并不是不允许有语言交流,只是要求做到轻声细语。这样的考虑似乎挺周全,但试想一下,当无声食堂成了该校着力打造的素质教育品牌时,那些可能影响无声效果的轻声细语,能得到鼓励吗?

校方重塑食堂就餐秩序的努力值得肯定,但这种不近人情、恐怕也不科学的无声食堂,仍是校方试图以简单的手法,驯化一批听话的孩子,虽然看似整齐划一,秩序井然,但也有禁锢了学生们的天性之嫌。

培养学生文明用餐,功夫应在食堂之外。学校最恰当的做法应该是将用餐礼仪纳入到日常教育教学计划之中,并在实际用餐时进行实践和评价,最终让学生养成文明的用餐习惯。

    地方

    【人大代表手记】 任正晓:敢于担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