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大陆 > 地方 >

黑龙江亚雪公路升级开通 “冷”经济迎来“热”速度

来源: 人民网-黑龙江频道 发布时间:2016-01-18

人民网哈尔滨1月18日电(杨海全、实习生丁一鸣)一月的亚雪公路,全新的柏油马路延伸至群山尽头,道路两旁白雪皑皑,雾气氤氲,宛如仙境。这条黑龙江省内平均海拔最高的等级公路,在2015年告别了原先泥泞难行的砂石路面,迎来了新的历史节点。

亚雪公路,全长80公里,一头连接着世界级滑雪胜地——哈尔滨亚布力国际滑雪场,一头连接着国内著名旅游景点——中国雪乡,是黑龙江旅游版图上响当当的“明星线路”。2014年,由黑龙江森工大海林旅游局接待的总计53万游客中,有34万通过亚雪公路到达目的地,占到了总数的64%,是黑龙江冰雪旅游名副其实的“大动脉”。2015年冬季,亚雪公路升级开通后,迎来游客近21万,相比2014年同期增长了3万余人,夏季和秋季自驾游人数明显增多,亚雪公路“大动脉”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

“自打路修好之后,游客变得越来越多了!”

“以前路没修好的时候,人可没这么多。”宋多臣是个小老板,在雪乡租了个农家小院经营农家乐生意,“今年可不一样了,自打路修好之后,游客变得越来越多了,我正准备扩大经营规模嘞!”他兴奋地告诉记者。

过去一说起去雪乡,在对美景啧啧称奇的同时总会有人抱怨“那条路太难走了”“想去也不敢去啊”。的确如游客所言,以前的亚雪公路是砂石路面,一到雨季就泥泞不堪,通行困难。加上全线无电无通讯保障,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救援也是个大难题,让人很不放心。

为了彻底摆脱这一“心病”,2015年,黑龙江省将改造升级亚雪公路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为年度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之一。自项目筹建开始,省交通运输厅统筹摆布、高位推进,厅长于飞于3月19日召开党组会议专题部署,省高速公路建设局靠前指挥、具体指导,项目办及全体参建人员负重前行、攻坚克难,工程于2015年6月开工,9月即实现主体完工通车,比原计划节点工期提前15天。

“第二次来雪乡,一路上的感觉可真是大不一样!过去颠簸难走,哪有心情看窗外的景色。现在多好,不仅可以尽情地享受沿途的风光,你看沿路设置的观景平台,还可以让咱下车欣赏和拍照呢。”亚雪公路的改造升级,让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纷纷赞不绝口。针对亚雪公路沿线自然风光,省交通运输厅着眼于打造由强调交通功能的旅游公路,转变为强调旅途享受的“公路旅游”的建设理念,在沿线设立多处“观山型”和“亲水型”的观景平台及紧急避险停车带,旅客在行车旅途中就能感受自然,享受自然带来的乐趣,同时提高了行车安全性。

现在,恰逢黑龙江冬季旅游旺季,每隔几分钟就有一辆载满游客的大巴车穿梭于亚雪公路,宽阔平整的柏油路面载着游客们的期待,安全、平稳、快速地驶向目的地。

“时间紧,项目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任何一个问题,都会被放大。”

“时间太紧是最大的困难。”亚雪公路项目办主任肖阳这样向记者描述升级改造的过程“有多难”。说是修路,亚雪公路项目办人人都把它当成了“打仗”,从2015年3月接到“升级改造亚雪公路,当年通车”的任务,到2015年9月实现主体完工通车,短短6个月的时间,先后掀起了前期手续报批、备料、基层施工、面层施工四大战役高潮,圆满地完成了亚雪公路建设任务。

“六月份的时候,我们还得烧火炕。”雪乡独特的小气候让二标段的项目经理于忠庆“叫苦不迭”。如同那句流传于当地的俗语“夏无三日晴,冬雪漫海林”,工程队伍一上山就遭遇了连续的阴雨天气,迟迟无法开工,叫人心急如焚。“来片云就下雨”,久而久之,项目办的人都成了天气“土专家”。那段时间还流传于项目办一个笑话,说附近有座山半山腰不长树,问是为啥,答案是“被云给磨没了”,亚雪公路上降水的频繁程度可见一斑。

时间短,项目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任何一个问题,都会被放大。说是年底建成通车,可是谁都知道当地9月下旬就开始降雪、气温低,便无法铺设沥青混凝土路面,真正的有效工期还不到70天。亚雪公路有近50公里的路段是独眼道,一旦一个标段开工之后,大车就无法上山,下一个标段的备料就成了大问题。这就要求五个标段之间相互通气,必须等下一个标段备好料才能开工,这无疑增加了备料的时间。“那时候天天开会就研究怎么备料,晚上吃完饭就开始开会,一直能研究到凌晨两三点钟。晚上十点钟有事需要处理,必须要和主任打好招呼,因为已经算是早退了。”一标段的项目经理于宏伟说起这段话来“哭笑不得”。

由于长距离的独眼道,不仅让备料成了大问题,“备菜”也是难题之一。“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工程队每回需要开车100多公里才能买到菜,而且各标段之间还要事先相互沟通,否则就会堵在道口进不去。山上没有水,“好在山上水质好,山泉水直接饮用都没问题”。因为没有电力供应,施工队的生产生活用电也全靠发电机。

没有通讯保障,上百人的施工队完全处于“失联”状态,进入了一种“通讯基本靠吼”的原始生活,“很多年轻人一来就想走,有的小年轻想给对象打个电话,需要步行十几公里才行。我们很多家属都抱怨,明明有老公,却像个单亲妈妈似的。”二标段项目经理于忠庆说完哈哈大笑。

“有条件要干,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所有工程人员都抱着必胜的决心和信念,坚决啃下这块“硬骨头”。这条平均海拔950米,最高点海拔达1370米的等级公路,堪称黑龙江省的“天路”,最终在100天内实现胜利交工通车!

“安全、环保,一样也不能少!”

“我们要实现的不仅仅是按省委、省政府和厅党组的要求按期交工通车,安全、环保,这些要素一样也不能少。”黑龙江省高速公路建设局局长田林介绍道。由于穿过亚布力和雪乡两大国家森林公园,亚雪公路在建设过程中,极其注重对沿线自然环境的保护。早在施工之前,省交通运输厅党组就下了死命令“不多占一米地,不多伐一棵树”。在施工过程中,项目办全部使用废弃场地或者景区停车场建设拌合站,不另外开辟新场地。在整个项目的施工过程中,甚至都没修施工便道,沿线没有看到一处新开挖的痕迹。项目还引进了环境监理,把环境监理工作纳入日常施工监理工作中,加强施工过程中生态保护与水土保持的动态监控。

亚雪公路虽然看起来不宽,但是安全性可是一点也没有降低。在急弯处,对路面进行了适当加宽,对妨碍视线的山体进行了适当凿除。与此同时,还设置了凸面镜、车辆紧急避险带,方便驾驶员观察路面情况、处理突发事故。特委托了交通运输部科研院对项目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进行了安全性评价,进一步提高了项目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的安全性,保证道路安全性达标。

亚雪公路的修建过程还开创了多个“首次”。省内首次引进移动碎石设备,用以解决区域内碎石产量不足、备料通行和施工互相干扰的问题,既节约了运输成本,又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省内首次基层施工配备800型拌合站,加快了基层施工进度。与此同时,针对项目临建时间短、环保要求高的特点,项目在拌合站建设过程中,创新采用了铺设钢板硬化场地工艺,对装载机作业区、料堆头进行了钢板硬化。与水泥混凝土硬化相比,具有硬化速度快、铺设后可立即使用、可拆除重复利用、环境破坏小等特点,十分符合亚雪公路的改造要求。

“青山缠玉带,高路入云端”。现在的亚雪公路焕发生机,格外美丽,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迎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改造升级后,亚雪公路将连通亚布力和雪乡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辐射凤凰山景区、镜泊湖景区和沿线7个林业局,把哈尔滨的冰、大海林的雪、凤凰山的景连为一体,形成以雪乡为中心的冰雪旅游景观带,对沿线的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支撑作用。

 

 

    地方

    【人大代表手记】 任正晓:敢于担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