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消息2015年,从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到人民币进入SDR,人民币国际化、利率市场化等步伐不断迈进,在央行5次降息的推动下,各经济主体融资成本不断下降。而在互联网金融发展大潮的裹挟之下,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加入了投资者队伍。
昨天,人民银行苏州市中心支行发布了2015年苏州市金融运行情况报告和2015年第四季度企业家、银行家、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综述。报告显示,2015年以来,全市金融运行总体平稳,存贷款稳定增长,融资成本明显下降,金融改革措施不断推进,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同时,受访企业家、银行家、城镇储户对经济增长预期较为谨慎,企业切实感受到了融资成本不断下行的实际好处,居民投资意愿有所提升。
存贷款稳定增长
个人存的不少贷的也不少
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5231亿元,同比增长10.50%,全年全市本外币存款增加2207亿元,同比多增704亿元,增量占全省的18.37%。
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0161亿元,同比增长9.41%,全年全市本外币贷款新增1726亿元,同比多增52亿元,增量占全省的19.91%。
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5231亿元,同比增长10.50%,增速较2014年同期提高2.99个百分点。全年全市本外币存款增加2207亿元,同比多增704亿元,增量占全省的18.37%。从结构看,12月末个人存款余额7448亿元,比年初增加461亿元,同比多增107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11099亿元,比年初增加1086亿元,同比多增399亿元;广义政府存款(包括财政性存款和机关团体存款)余额5052亿元,比年初增加463亿元,同比少增47亿元。
截至2015年12月末,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0161亿元,同比增长9.41%,增速同比下降0.83个百分点。全年全市本外币贷款新增1726亿元,同比多增52亿元,增量占全省的19.91%。其中,短期贷款出现下降,中长期贷款增长相对稳定,票据融资增长较快。12月末,票据融资余额为1092亿元,较年初增加413亿元,同比多增179亿元;个人贷款增长较快,非金融企业和对公贷款增长放缓。12月末,全市本外币个人贷款余额为5372亿元,比年初增加944亿元,同比多增577亿元,主要与第二季度以来房地产市场显著回暖,个人住房贷款快速增长密切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全市个人住房贷款增加949亿元,同比多增470亿元。此外,人民币贬值使得外币贷款成本上升,经济主体主动减少外币贷款,因而呈现出人民币贷款增长较快,外币贷款出现下降的情况。
融资成本明显下降
一年期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39%
第四季度总体融资成本指数和银行贷款利率水平指数分别为37.5%和34.09%,比上季分别下降4.54和1.13个百分点,比2014年同期分别下降15.9和21.02个百分点,两项指数已连续六个季度下降。
从昨天发布的问卷调查结果看,在国际经济环境走弱、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以及结构持续调整的背景下,2015年第四季度企业经营状况未见明显好转。企业家问卷调查显示,市场需求不足、劳动力成本高、市场竞争加剧是该季度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在企业投资意愿方面,企业家问卷调查显示,固定资产投资意愿为44.88%,比上季提高4.45个百分点;银行家问卷调查也显示,信贷需求有所企稳。不过,未来投资意愿仍显不足,企业家问卷调查显示,固定资产投资预期指数为42.61%,比上季度下降1.13个百分点。
在多次降准降息之后,货币政策效应持续释放,贷款利率明显下行。人行苏州市中心支行发布的2015年苏州市金融运行情况报告显示,2015年以来五次降息推动了全市贷款利率持续下行,有效降低了各经济主体融资成本。12月份,全市金融机构1年期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39%,分别较上年同期和6月份下降1.4和0.74个百分点。12月份苏州市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54%,较上年同期和6月份分别下降1.67和0.91个百分点。
同时,由于市场资金较为充裕,金融机构连续下调票据贴现利率,有力支持企业融资需求。12月份,全市3到6个月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利率为3.1%,分别较上年同期和6月份下降2.21和0.73个百分点。各银行机构也抓住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的有利时机,通过多种方式提高银行间市场债务融资工具发行效率,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全年全市债务融资工具发行的平均利率为5.1%,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利率为5.7%,同比下降1.19个百分点。
问卷调查结果也印证了贷款利率下行、融资成本降低带来的实际效果。银行家问卷调查显示,2015年第四季度银行家贷款利率感受指数比上季度下降8.33个百分点至43.75%,分别低于2014年同期和2004年以来平均水平12.5和3.17个百分点。企业家问卷调查也显示,企业融资成本不断下行,第四季度总体融资成本指数和银行贷款利率水平指数分别为37.5%和34.09%,比上季分别下降4.54和1.13个百分点,比2014年同期分别下降15.9和21.02个百分点,两项指数已连续六个季度下降。
居民投资意愿有所提升
基金和理财类产品成投资首选
认为投资“基金、理财类产品”最合算的居民占比为37%,比上季微升0.25个百分点;认为投资“房地产”最合算的居民占24.25%,比上季提高7个百分点;认为投资“股票”最合算的居民占17.5%,比上季提高5.25个百分点。
另有49.62%的居民选择通过互联网金融“提高资产收益”。
问卷调查显示,当前,企业家、银行家和城镇居民对经济增长的预期依然谨慎,受工业品价格持续回落,消费品价格变动平稳影响,居民物价满意度维持高位,2015年第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当期物价满意指数为27.87%,较2010年以来平均水平提高4.93个百分点;其中超过半数受调查居民认为当前物价“可以接受”。在原油、铁矿石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震荡下跌,以及国内加快经济转型、持续推进去产能进程等因素综合影响,不同微观主体对未来物价上涨的预期普遍减弱。银行家问卷调查显示,银行家PPI预期指数和CPI预期指数分别为29.17%和52.08%,比上季分别大幅下降10.41和12.5个百分点。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预期未来物价指数为67.55%,比上季微降0.9个百分点。
居民投资意愿的上升是此次问卷调查中的一大亮点。一方面,受央行多次下调基准利率影响,居民利率下行感受增强,由于银行存款利率不断降低,居民储蓄意愿小幅下降,投资意愿有所提升。另一方面,在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居民的互联网金融参与率有所提高,方便快捷的投资渠道也让更多人加入了投资行列。
问卷调查显示,2015年第四季度,31.5%的居民选择“更多地储蓄”,比上季下降2.75个百分点;选择“更多地投资”的居民占比为50.5%,比上季提高4.75个百分点。从投资品种看,认为投资“基金、理财类产品”最合算的居民占比为37%,比上季微升0.25个百分点,居各类投资选项首位;认为投资“房地产”最合算的居民占24.25%,比上季提高7个百分点;认为投资“股票”最合算的居民占17.5%,比上季提高5.25个百分点。同时,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参与互联网理财的居民占比50.5%,比去年同期提高17.75个百分点。从参与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目的看,49.62%的居民选择“提高资产收益”,19.32%的居民选择“提高网络购物闲置资金收益”,14.77%的居民选择“尝试新事物”,仅5.68%的居民选择“融资”,表明多数居民是以互联网金融为手段进行理财,提高资产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