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过年,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是传统习俗。近些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压岁钱也紧跟时代脚步,不但数量有所上涨,形式也更加多元化。今年春节,不少三门峡市民发出的或收到的压岁钱就五花八门,既有年味十足的传统红包,也有便捷的电子红包,还有精心挑选的礼物。
对于不少中老年人来讲,一个个红彤彤的红包里装的不只是压岁钱,更是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愿。今年43岁的李女士一家是在农历大年初一吃团圆饭时发的压岁钱,一大家子十余口人共有5人拿到红包,既有牙牙学语的婴儿,也有在校读书的学生。“我们家有四代人,每年吃团圆饭时发红包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只要没成家都能拿到压岁钱。红包代表着一份心意,长辈们希望晚辈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早日成家立业。”如今的压岁钱早已今非昔比,对此李女士深有感触:“我们小时候,拜年还要给长辈磕头,然后拿到几角钱就开心得不得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孩子们的压岁钱也渐渐增多,更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
伴随一声清脆的铃音,一个印有“恭喜发财,大吉大利”字样的电子红包出现在市民孙佳航的微信中,她激动地点开后,就收到了远在青岛居住的大姨发的压岁钱。提起时下最流行的电子红包,孙佳航颇为激动:“今年春节除了身边的长辈给我发压岁钱,很多外地的亲戚也给我发微信红包,虽然见不到面,但感觉一下拉近了距离。”同样,今年19岁的大学生王柯也在春节期间通过手机小“赚”一笔,其微信亲戚群里各种红包接连不断,让他抢得十分过瘾。“有时尽管只抢到几分钱,但可以跟平时很少联系的亲戚们互动聊天,比单纯发钱有意思!”王柯说。市民张先生也坦言:“以往节前总得去银行换新钱,还要准备红包,有些麻烦,现在通过手机发方便多了。而且在群里谁都能抢,亲友们‘打’成一片,十分热闹!”
对于湖滨区崖底街道李家窑村的孩子们来说,压岁的可不单单是钱,还有一种不可或缺的美食——“长糕”。据了解,“长糕”是一种蒸的面食,是当地过年的老习俗了,除夕之夜,大人们给孩子发着吃,意寓着新一年孩子好好长身体。此外,有不少市民也选择了赠送礼物,市民孙女士就购买了一个“孙悟空”玩具送给自己的侄子,她说:“小孩今年才4岁,正好是猴年,送这个最合适不过了!”
……
无论压岁钱的形式如何变化,承载的都是亲人的美好祝福,其中饱含的情谊永远是春节里最珍贵的礼物。(记者 刘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