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大陆 > 地方 >

于勇:农为邦本 不能忘不能丢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6-03-14
      中央1号文件连续13年聚焦“三农”,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让传统农业大市安徽省阜阳市委书记于勇代表倍感鼓舞。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这一直是我国的粮食安全战略。在这方面,阜阳一直未落后。该市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城市”称号。但增长背后,不乏忧虑。
“作为有着1000万人口的农业大市,阜阳的优势是人,但农业劳动力在减少。”于勇代表告诉记者,阜阳大多数农村青壮年、高素质劳动力都在外务工,留守的基本都是老人、妇女、儿童,从事农业生产人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每万亩耕地仅拥有农技人员0.97人。
      相比于农业人力和科技资源的不足,于勇代表对农业思维观念的固化更担心。他指出,受传统耕作习惯影响,不少人已形成了“以粮为主”的农业思维观念,一谈到“农”就想当然地认为,“农”就是粮、就是种。
      发展现代农业,要依靠科技力量,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于勇代表认为,“农”不只是孤立的“粮”,而是有粮、草、花、林等的立体农业;不只是一产的“农”,而是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联动的“农”,是就近就地加工转化和休闲旅游观光体验的“农”;不只是传统的“小农”,而是装备先进、科技发达的“大农”。
      “但在拓展农业功能、促进产业融合上,仍存在很多问题。”于勇代表指出,农产品加工产业在用地指标、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缺乏政策支持;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政策措施不够细致完善;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尚不健全。
这次两会,于勇代表提了一份建议,内容包括出台相关鼓励和支持政策消除产业融合壁垒;支持绿色、安全、无公害         农产品品牌培育;科学规划农村二三产业布局,引导产业集聚发展;深化“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鼓励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会展农业、农业众筹等新型业态;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科技人才教育培养,鼓励高层次人才下乡助推农业发展等。
     “农为邦本,这一点我们不能忘。”于勇代表说。

    地方

    【人大代表手记】 任正晓:敢于担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