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游中不慎被蛇咬伤、孩子异物卡喉、老人心脏骤停,面对这样的紧急情况,你会怎么办?4月初,一场急救技能公益宣传活动在娄江街道大学园区社区举行,宣讲人员通过现场讲解、示范等,向居民传授急救相关知识和技能。
市民发生意外伤害时,最先想到的就是拨打“120”急救电话,希望救护车立马“飞”到身边。然而现实中,救护车受到急救半径、急救反应时间、社会支持等综合因素影响,很难满足市民的需求。市急救中心主任吴福荣介绍,2014年,市急救中心推出急救技能公众化培训项目,提升急救现场第一目击者参与急救、实施急救技能的能力,降低现场死亡率和伤残率。两年来,市急救中心面向全社会开展急救技能公众化培训165场,6000余人次受益。
培训有的放矢,内容因“人”制宜。针对乡镇、农村急救技能普及最薄弱的地区,去年,市急救中心联合市卫计委社区服务中心对全市近百家社区服务中心服务站近千名社区医生进行了急救知识、急救技能的全员培训。而针对青少年学生和社区普通居民自救意识不足的问题,市急救中心响应市文明办和教育局举办的“家在昆山·快乐成长”社会实践体验活动,每月推出急救技能的特色培训活动,并组织人员深入学校、社区等开展义诊、急救知识培训、健康知识宣讲等活动,帮助参与者增强急救意识,初步掌握抢救基本技能。
在此基础上,去年,市急救中心还专门面向公安系统民警、交警、消防战士等冲在事故一线的处置人员组织集中式专业培训,提高公共场所工作人员的急救技能。此外,在迪卡侬、富士康等大型企业单位开展公益宣讲活动,让更多企业员工准确把握“黄金4分钟”,为抢救生命赢得时间。
昆山经济快速发展,潜在需求人口急剧扩增,市急救中心工作量不断加重。据了解,市急救中心社会培训宣讲活动全部由中心现有的25名一线医护人员在工作之余轮流参与。配足“软件”之余,市急救中心还做足“硬件”。市急救中心专门从有限的经费里划拨一定的资金,辟建急救知识体验馆,陈列各类人体构造模型,悬挂创伤现场检查、心肺复苏处理程序、创伤急救等不同知识展板,让参观市民零距离体验急救工作。
“急救现场第一反应人可能是伤者的家属、朋友、同事、路人等,这都是我们开展急救技能公众化培训的目标人群,呼吁大家积极参与。” 吴福荣表示,接下来,市急救中心还将进一步面向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开展公益培训预约服务,让急救知识更广泛地传播,让急救技能走向“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