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消息上周末,市民孙思昊带着外孙女来到太湖旅游度假区月亮广场放风筝。“我自己老家是安徽的, 10年前随女儿来这儿定居,亲眼目睹了太湖水一年年变清、变干净。”年已七旬的他边说着,边深深地吸了几口湖边的新鲜空气。
这幅休闲的场景,见证着南太湖这些年在生态治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中付出的努力。为了实现“不向太湖排一滴污水”的目标,多年来,太湖度假区一招接着一招,最终换来了今天的一湖碧波:累计投入20多亿元,清除太湖水面养殖围网,关闭全部涉污企业,实现了工业污染零排放;先后投入近6亿元,整体拆除太湖湖鲜街24条水上餐饮船,每年减少直排太湖污水10余万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斥资近5亿元、环境优美、临湖亲水的公共休闲平台湖滨码头,既保留了太湖渔家传统特色,又有浓郁的现代气息;实施渔民上岸,投入资金超3亿元,拆除居家船和辅助船只230条,建造了3万多平方米的渔民新村,安置渔民750多人,每年减少直排太湖的生活污水60余万吨……
时下,一个自然、生态、充满现代文明气息的太湖形象在我们眼前日渐清晰:蓝天,白云,草木葱茏,花树林立,靓丽的湖岸线,还有越来越清澈的湖水和越来越密集的飞鸟。
宜居不是空中楼阁,要靠坚实的基础建设支撑。除了环境优美这张“王牌”,这些年,度假区旅游元素日益丰富、休闲度假功能日趋完善、产业配套日臻成熟,太湖南岸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宜居、宜游的福地。“滨湖小学项目目前桩基施工已完成90%,施工围墙、道路、临时设施等也基本完成。”度假区建设局一位负责人介绍,建设中的滨湖小学按照二星级绿色建设标准,投资1.35亿元,总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建设规模为48个班,教育资源全部由杭师大提供。
驻足南太湖,渔人码头、月亮酒店、奥特莱斯日渐红火,总投资35亿元的长三角一站式旅游度假目的地“发现岛”主题乐园和总投资100亿元医养结合的太湖国际健康城争相进驻,农贸市场、大型购物超市让居民生活更舒适……随着高质量的公共设施的完善,今天的南太湖不仅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更大步迈向配套完善的健康、生态宜居时代。
说到健康城,这个度假区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正在抓紧建设,总投资100亿元,计划2017年建成试运营。“健康城项目以一家三甲医院为核心,与全国优质医疗资源合作,通过医养结合,为居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据度假区工作人员介绍,不仅如此,今后居住在南太湖,还能随时与明星为邻,“拉风影视城一期太湖影视基地·民国城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去年这里就已迎来21家影视工作室入驻,今年7月底,太湖影视基地将正式开园。”
在居住区渗透智慧服务、在商贸区渗透文化服务的同时,交通等城市要素也得到进一步提升。除了便捷的高速公路,度假区还努力提升区内的公共交通。“区内的交通会越来越便捷,生活也越来越方便。 ”度假区旅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除了现有的11条公交线路,度假区还有了自己区内的短驳公共交通网,触角延伸到各景区。
太湖旅游度假区以往给人的感觉似乎是很好看,而接下来的目标就要让人们看到,不只好看,更加中用。那就是富有“大生态、大健康、大文化”元素的宜居时代。据度假区相关部门统计,截至目前该区楼盘已卖出近60%,而慕名而来的租房和买房率达到近30%。
这里的老住户正享受着新生活,他们的生活方式伴随南太湖的巨变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撑船打铁磨豆腐中最苦的就数我们撑船的,如今,我们的后代是过上好日子了!”72岁的金伯良曾是渔民,但现在住进了花园般的渔民新村。如今, 60岁以上老人有补贴,青年人在南太湖边就业、就医、就学等都有了保障,2007年开始的渔民上岸工程是环境、经济、民生、旅游各方面的共赢。现在,区内5万余常住人口“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一项项功能布局、一个个惠民工程,串起了度假区产业设施与生活设施并重的建设格局,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提升城市功能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