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13时,建湖法院法官严以刚和法警安维新来到该县上冈镇草埝口社区的被告人汪某某家中,向其送达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起诉状副本、应诉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和开庭传票,通知他于今年5月30日到法院参加庭审。这是他们当天成功送达的第6份法律文书。为了有效破解“送达难”现象,该院专门成立了“专责送达小分队”,送达效率明显提高。
法官向案件当事人讲解相关法律知识。周彦勋 摄
以往,建湖法院送达法律文书基本靠邮寄,但随着人员外出打工,人口流动性增强,法律文书经常难以送达当事人手中。该院经过充分思考,于今年2月20日从法庭、执行局、法警队、行装科等部门抽调10名愿送达、肯吃苦、善动脑的法官与法警,创建了“专责送达小分队”,同时将全县分为四个片区,将县外分为四条线路,由每个送达小分队负责一个片区和一条线路。
送达小分队采取弹性工作制,充分利用上班前、午休、下班后及周末和节假日时间进行送达。在工作方式上,采取将同一片区、同一线路的案件集中,按照路线由近到远的方式进行送达,保证每次送达不落空。“出一次公车,成功送达多起案件,减少人力物力资源浪费,节约送达成本。”严以刚如是说。
今年初,该院民一庭法官曾多次前往冈西镇一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被告家中送达应诉材料,被告却一直避而不见,邻居也不能提供有用信息。针对这一情况,该院又选聘全县16个镇上人际交往能力较强的人担任联络员,保证每个村(居)和大型社区至少有一人,初步构建了一个覆盖全县范围的送达网络。联络员负责通知当事人及时领取法律文书,协同小分队上门送达。有了联络员的协助,小分队摸不到门、找不到人的情况明显减少。冈西镇的那名被告也收到了相关文书,原本需要公告开庭的案件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该院规定,每次送达由一名法官和一名法警负责,同时携带工作证、执行公务证、相机、执法记录仪等器材,将送达过程制作成视听资料留存备查。如遇被送达人地址不明或原告可以摸清被送达人地址的情形时,可由原告提供必要协助,但绝不与当事人同吃、同住。送达小分队送达以来,未引发一起投诉。
据了解,两个多月来,小分队顺利送达630余件案件文书,平均每天成功送达10件(次)以上,该院民商事、少年家事案件平均送达周期由原先的15天以上缩短至2天半左右,送达效率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