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大陆 > 地方 >

【纪检人·镜头】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再续新篇

来源: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发布时间:2017-05-13

 泉州是联合国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涨海声中万国商”、“市井十洲人”的描写见证着宋元时期泉州作为“东方第一大港”的盛况。如今,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泉州再次走进世人的视野。

古刺桐港(后渚港)

  13世纪,泉州是马可·波罗眼中的“光明之城”,伊本·白图泰笔下的“世界上最大的港口”。郑和下西洋壮举中,舟师曾频繁辗转泉州,源于这里丰富的海上贸易人财物储备。

泉州海外交通博物馆内伊本·白图泰雕塑

九日山上的石刻,印证了郑和等航海家对季风的精准利用

  泉州港的兴盛造就了泉州古桥熠熠生辉的历史风采。泉州每座大桥的建造,几乎都与海外交通贸易息息相关。

建于北宋年间,有“海内第一桥”之称的洛阳桥

建于南宋年间,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称的安平桥

  北宋于泉州设立全国最早的海关——市舶司。南宋,泉州港的关税占到朝廷税收的一半以上。宋元,繁华的港口贸易,造就泉州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都市之一。

泉州七古城门之临漳门

全国最早的海关宋泉州市舶司遗址  

  千百年来,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货船往来于泉州港。不同的宗教信仰、异域风情、建筑工艺在这里碰撞交融。  

有闽南特色与南洋建筑特色的“番仔楼”

蚝壳厝

  时代召唤泉州“海丝”意识。在讲好“海丝”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泉州人更加充满文化自信。

以“海丝”为主题的艺术公园

海上丝绸之路航海群雕   

  薪火相传,“海丝文脉”传承在泉州人的日常生活中。

“海丝情·陶瓷韵”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融合中原古乐和波斯吟唱艺术的南音

泉州牛肉小吃,流淌着伊斯兰文化的“基因”

  如今,泉州港已是国际航线上重要的贸易港口之一。乘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更多的远洋巨轮在这里往来进出。

“海丝”航标六胜塔与石湖港

石湖港码头

  过去,泉州因海而兴。今日,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泉州借海出行。站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古城泉州的“海丝”梦已经觉醒。  

(福建省泉州市纪委)

    地方

    【人大代表手记】 任正晓:敢于担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