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江苏省纪委启动农村基层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治理,以“靶向”监督督促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落实主体责任,增强群众“获得感”。两个多月来,各地各部门围绕扶贫领域、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惠农补贴发放三个方面,密切配合,协同推进。
扶贫领域侧重“抓两头、带中间”,盯住建档立卡户核查和成效评估这“两头”,强化对扶贫资金拨付过程的监控。省扶贫办结合“大走访大落实”活动,逐户核查新一轮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截至5月底,全省共核减不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人口133071人,对因病因灾返贫符合条件的新纳入69221人。省审计厅跟踪审计12个省重点帮扶县(区)落实国家和省重大扶贫政策措施情况,抽查135个乡镇、236个经济薄弱村,走访1531户贫困户,涉及财政扶贫资金9.2亿元、扶贫项目439个。针对审计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相关地区正在整改,并启动问责程序。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侧重“抓两线、促公开”,建立统一信息平台,健全线上线下监管制度,实现“三资”管理“制度化+信息化+公开化”。省农委及时制定《全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治理方案》,扎实推进农村“三资”管理“阳光行动”、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进场交易、清产核资等专项治理。省农委、省委农工办联合下发通知,推动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流转全部进场交易,实现“应进必进”,进一步防范廉洁风险。
惠农补贴发放侧重“抓两面、求长效”,通过正面典型引导和反面案例警示,统筹推进惠农资金整合和补贴发放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开展惠农补贴发放专项检查,重点看发放流程是否科学、环节有无漏洞、信息是否公开、发放是否到位等。
专项治理启动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