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巡视巡察工作认真贯彻中央巡视工作方针,把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体现到巡视巡察实际行动中,坚定不移深化政治巡视,深入推进巡察向基层延伸,巡视巡察利剑作用进一步发挥,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剑指问题,坚定不移深化政治巡视
“深化政治巡视,加强和改进巡视巡察工作”,“决不能巡视了和没巡视一个样,看不到实质性变化。”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在省纪委十届六次全会上对全省巡视巡察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把全部精力、全部心思聚焦在发现问题上,把坚持问题导向贯穿体现到巡视监督全过程,更好地发挥标本兼治作用,为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提供有力支撑。”省纪委书记、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陶治国认真部署。
定位越来越精准,方向越来越明确。省委巡视组坚决落实省委部署要求,紧盯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方面问题,利剑出鞘,愈显锋芒。
实现十届省委巡视全覆盖,并对吉林农业大学、吉林财经大学等9所省属高校开展巡视“回头看”。
十一届省委首轮巡视,成立10个巡视组、194个巡察组,对5002个党组织开展扶贫领域专项巡视巡察,发现问题线索1699个,边巡边改问题1761个、边巡边查问题907个。十一届省委第二轮巡视,完成对全省11个群团组织的专项巡视,发现问题190个,其中党的领导方面问题67个,党的建设方面问题52个,全面从严治党方面问题71个,巡视成效明显。
压实责任,扎实深入抓好巡视整改
“每发现一个问题,就要解决一个问题,并举一反三,推动解决一类问题。”省委巡视机构严格按照要求部署,深入抓好巡视整改,推动全省各方面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成立6个督查组,对43家责任单位和79个具体问题进行划片包干,深入开展监督检查,全力做好中央巡视组巡视“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中央巡视组移交的39件省管干部问题线索全部办结,其中立案审查11件。全面核查通化市及柳河县经济数据造假问题,问责省管干部14人。在交通系统、农机系统、国有企业等领域开展专题教育,督促深入整改、举一反三、汲取教训。
针对中央巡视办指出的组织领导、发现问题、成果运用、队伍建设、巡察工作等五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逐一研究梳理,分解为5个方面15项26个具体问题,制定下发了《中共吉林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关于中央巡视办专项检查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方案》,细化落实相关措施,紧张有序推动整改。目前,26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
抓好十届省委巡视全覆盖发现问题整改工作落实。以“四清单一报告”为抓手,坚持一周一调度,每月一汇总,每轮一总结上报,认真做好十届省委全覆盖发现问题整改督查工作。截至目前,十届省委反馈问题6260个,已完成整改5348个,基本完成整改507个。
上下联动,同步有效推进巡视巡察
省委对各市(州)、长白山开发区和扩权强县试点市开展巡视的同时,市(州)对县(市、区)、县(市、区)对乡镇和村同步开展巡察,做到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信息共享、优势互补,把监督的触角拓展到基层。
突出全面性。省委巡视办成立巡察指导处,召开全省巡察工作调度会和市州巡察工作座谈会,开展巡察工作检查指导,全面查找各地巡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坚决纠正主体责任不强、巡察工作发现问题质量不高、巡察工作不规范等问题。
加强规范性。制定出台《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建立巡察制度的意见》,推动巡察工作规范化开展。全省9个市(州)、长白山开发区、60个县(市、区)全部建立巡察办和常设巡察组。2017年,全省巡察机构派出529个巡察组,发现问题线索3582个,有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注重灵活性。省委巡视示范传导,地方巡察加快步伐,省市县三级同频共振,精准发力。长春市形成省巡市、市巡县、县巡乡三级联动工作格局;吉林市建立“建账”“交账”“查账”“销账”等“四账”工作法;白山市采取市、县、乡、村、户“五级查验法”逐级巡访;松原市探索“四谈、四访、一覆盖”等工作方法,不断加大问题线索的挖掘力度。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全省巡视巡察工作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重大改革措施,继续保持巡视巡察力度,剑指问题、纠偏治乱,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不断放大巡视巡察监督效能,为实现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发展提供有力保证。(吉林省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