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海南省三沙市在永兴岛市政广场举行升国旗仪式\资料图片
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据6月28日讯 来自亚洲、非洲及欧美国家的30多名国际法学者26日齐聚荷兰海牙,就南海仲裁案及其对国际法治的影响举行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对仲裁庭裁决的合法性提出普遍质疑,对强行推进南海仲裁给国际法治造成的伤害发出警告,呼吁国际法学界正确、全面、完整地理解《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简称《公约》),推动南海争端通过直接协商谈判这一更合理、更有效、对当事方和国际社会更有利的方式来解决。
据新华社消息:在这场由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和荷兰莱顿大学格劳秀斯国际法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研讨会上,美国国务院前法律顾问亚伯拉罕.索费尔指出,中国已按照《公约》规定将海域划界等争端排除强制仲裁,中国拒绝菲律宾将南海争端提交仲裁有坚实的法律依据,被强行推进至今的南海仲裁“极不明智”。
英国外交部前法律顾问克里斯·沃默斯利指出,仲裁庭未能在基于事实的客观基础上判断菲律宾诉求所掩盖的真实争端。他说:“海洋地物的地位与领土主权和海域划界密切相关,而仲裁庭没有认识到南海问题的根本性争议是主权问题,对南海海洋地物地位的判定,只有在相关主权问题解决后才可能给予合理的解答。”
强制仲裁有害无益
曾任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主席的拉奥·佩马拉朱指出,菲律宾试图绕过中国政府2006年作出的将划界等争端排除强制仲裁程式的声明,要求仲裁庭就南海个别岛礁的海洋权利作出裁决。仲裁庭即便作出裁决,也仅仅是“真空中抽象的学术操练”,对南海争端的解决并无实际价值。
对于南海强制仲裁对国际法尤其是《公约》造成的严重伤害,索费尔深表担忧。他说,国际司法和仲裁机构本应尊重国际条约自身的限制和主权国家的保留,而仲裁庭却宣称对菲律宾“人为制造”的诉求拥有管辖权,这已破坏了国际司法和仲裁机构的可信度。南海仲裁的现实后果不仅严重侵犯有关各方的实际利益,甚至可能产生更糟的影响。
国际法院前法官阿卜杜勒.科罗马告诉记者,国家同意对强制性仲裁来说必不可少,《公约》的强制性仲裁及其他强制程序均应严格建立在国家同意基础上。科罗马是1973年至1982年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的非洲代表团团长,正是这一有160多个国家参与的会议最终产生了《公约》。他说,南海仲裁庭必须保证其管辖权不存在任何疑问,否则裁决不可能有效。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中方所主张的通过协商谈判和平解决南海争端的立场才是正道。索费尔以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边界争端解决过程为例说,美国和加拿大曾有10处边界争端,两国对过于复杂、牵涉太多因素的争端坚持通过协商解决。
《中俄声明》助认清“仲裁”闹剧面目
据中新社消息:中俄两国日前发表《中俄关于促进国际法的声明》,受到各方关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27日的记者会上答记者问时表示,《声明》呼吁善意使用争端解决机制和方式,反对破坏《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建立的法律制度的完整性。洪磊称,这些立场正本清源,有助于国际社会认清某些国家自导自演的南海“仲裁”闹剧的真面目。
有记者问,普京总统此次访华期间,中俄两国外长签署发表《中俄关于促进国际法的声明》。两国专门就国际法问题联合发表声明,这种做法并不常见。发表这个《声明》的背景是什么?是不是与菲律宾南海仲裁案有关?
洪磊回应称,此次两国发表《关于促进国际法的声明》,体现了两国对国际法的坚定承诺,彰显了两国继承、创新和发展国际法的积极作为,也表达了两国在和平解决争端等方面的共同关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洪磊强调,关于和平解决争端,《声明》强调指出,各国应“本着合作精神,在国家同意的基础上,善意使用争端解决机制和方式”,“不得滥用而损害其宗旨”。关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声明》也强调指出,“不能破坏《公约》所建立的法律制度的完整性”。这些立场正本清源,有助于国际社会认清某些国家自导自演的南海“仲裁”闹剧的真面目。